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以创新为显著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正成为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求新求变,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建设,“十四五”收官之际,在新质生产力理论推动下,中国经济的崭新图景。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拓发展新境界,为人民创造更多新福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条件各异,唯有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讲好“新”故事。从扩大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到推动工业机器人生产,再到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实际,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通过新技术的加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转变。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连续31个月超过30%,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以商业航天、国产大飞机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向好;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未来产业正呈现关键技术多点突破态势。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随着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被不断破除,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正加快形成。进一步汇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能,既要重视人才培育,也要重视管理与制度等层面的创新。近年来,一系列重要部署、一系列新规出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水平复合型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不断壮大,我国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通过技术、业态模式与管理与制度层面的创新,新质生产力释放出勃勃生机。我国建设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1.6万家,建成覆盖95%县级以上地区的孵化服务体系,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数量全球第一。劳动者素质持续提升、劳动工具加速革新、劳动对象不断拓展,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及其跃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稳健向前。
科学理论指引未来。创新所催生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展示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前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孕育发展。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的新产业,铺展出一条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路径。依托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特征的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面向未来,各地各部门要保持理论自觉和历史定力,以新质生产力为新引擎,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张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