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股份行科技金融转型需破解多重挑战

时间:2025年10月28日 08:34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凤文

今年上半年,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投放增速显著。各大上市银行2025年半年报均重点提及科技金融支持举措。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已成为银行战略布局的核心业务板块。股份行多家机构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关口,在组织架构、规模增长、产品创新及生态共建等领域呈现诸多亮点。

股份行科技金融亮点多

亮点之一:组织架构专业化体系成型。股份行普遍将科技金融纳入战略优先级,通过搭建专营机构、配套专项政策,夯实专业化服务能力,其中“专营架构+专项机制”成为核心模式。兴业银行深化“1+20+150”经营管理体系(总行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20家重点分行+150家科技支行),聚焦客群运营专业化、生态建设标准化、营销工具体系化、风险机制差异化的“四化”建设,强化科技金融业务支撑。招商银行依托“1+20+100”科技金融机构阵型,持续完善“六个专门”机制(专门政策、专门产品、专门流程、专门机构、专门队伍、专门考评),加大资源倾斜与政策支持力度。同时,贷款规模与客群双增长。多数股份行实现科技金融客户数量与贷款余额“双增长”,头部机构贷款规模突破万亿元。

亮点之二:产品服务创新聚焦“轻资产”痛点。股份行依托机制灵活优势,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特点,推出定制化产品并创新授信模式。一是专属产品迭代。招商银行以“科创贷”为基础推出“科创人才贷”,同步推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科技创新债券承销落地;中信银行“科创e贷”、浦发银行“浦研贷”“浦创贷”等品牌产品,形成覆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案。二是授信模式创新。多家银行引入“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价值、研发投入等非财务指标,替代传统“资金流”评价模型。例如,浦发银行自主研发“科技五力模型”,构建“科技金融雷达”系统,已助力超6000家企业获得超2000亿元授信。三是探索投贷联动。针对初创企业融资需求,浦发银行将金融服务前移至“孵化”环节,探索与科创孵化器合作发放投资性贷款。与此同时,多家股份行还加速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通过“股权+债权”模式,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亮点之三:科技赋能与生态协同深化。股份行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并联合多方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兴业银行以“政策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人才链”五链融合为核心,开展“与兴同行”专项生态链活动,强化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证券交易所、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提升生态服务能力。多家银行还与工信部火炬中心等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信贷审批中的应用,实现“全流程线上化、风控智能化”,显著缩短科技企业融资周期。

多维度发力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尽管股份行科技金融业务成效显著,但仍面临多方面挑战。一是风险收益匹配失衡。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初创期)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特征突出,但贷款利息收益相对有限,导致银行面临“风险收益倒挂”困境。二是估值与退出机制不畅。成长期科技企业受投资机构追捧可能催生估值泡沫,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因担心估值虚高、退出困难而“不敢投”;同时,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不统一、处置市场不成熟,制约债权融资开展。三是融资渠道存在结构性矛盾。信贷支持力度加大,但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融资需求差异显著,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供给不足;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对中小科技企业门槛仍较高,多元化融资渠道尚未充分打通。四是资源错配与过度竞争风险犹存。部分成熟科技企业成为多家银行竞相授信的焦点,易引发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及低价竞争,既埋下信用风险隐患,也挤占了早期科技企业的金融资源。

针对上述挑战,股份行需多维度发力,积极予以应对,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完善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各行要将科技金融业务纳入机构发展重大战略,加大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力度。积极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通过设立科技专营机构、科技支行,构建包括行业研究、客户管理、渠道建设、产品创新、风险控制和人才培养在内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更好服务科技创新。

持续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各行要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特色、企业特点、科技创新金融需求等,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为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匹配全生命周期、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提升信贷产品和服务的适配性,满足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采用线上批量化科技贷款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贷款服务。

优化银行内部考核与服务机制。各行要完善科技金融专项考核激励与尽职免责制度,提高中小科技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激发分支机构拓展科技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引导分支机构弱化短期利润与抵押物依赖,更注重企业成长性与技术价值。

加强同各方合作,深化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各行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等合作,参与地方各类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获取更多企业信息,为科技企业信贷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加强与政府性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合作,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提高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比例与覆盖面。积极探索“政银保”“政银担”等多方风险共担模式,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