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富永道)
近一周,A股市场上稀土ETF异军突起,成为资金追逐的焦点。稀土ETF(159713)、稀土ETF嘉实、华泰柏瑞中证稀土产业ETF、广发中证稀有金属ETF、稀土ETF易方达、银华中证有色金属ETF等ETF吸金效应拉满,用亮眼表现印证了“工业维生素”背后的投资价值,也为投资者打开了布局稀土产业的便捷窗口。

资金疯狂涌入,稀土ETF成市场“香饽饽”
稀土ETF的热度,从一组组数据中清晰可见。10月15日,百亿ETF阵营又添“稀”丁,市场上首只百亿级别的稀土类ETF——稀土ETF嘉实(516150)来了。 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跟踪中证稀土产业指数中,规模最大的稀土ETF嘉实(516150)首度突破百亿大关。截至10月15日,达102.6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当日成交额高达18.07亿元,连续3个交易日超过10亿元。
另一大明星产品华泰柏瑞中证稀土产业ETF(516780)同样表现抢眼。10月13日,该基金获7.61亿元资金加仓,刷新成立以来单日净流入纪录;10月10日、13日短短两个交易日,合计吸金9.28亿元,连续的资金净流入,彰显出市场对稀土板块的一致看好。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稀土产业链涉及开采、冶炼、应用等多个环节,个股筛选难度大、风险相对集中,而稀土ETF通过跟踪稀土产业指数,覆盖全产业链优质标的,既能分散单一股票波动风险,又能一键分享整个板块的增长红利,成为资金涌入的核心原因之一。
三重逻辑加持,稀土产业迎来“黄金窗口期”
资金疯狂追捧的背后,是稀土产业多重利好共振的结果,三大核心逻辑支撑起板块的投资价值。
1,政策背书:战略价值凸显,供应预期收紧。
稀土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其价值在毛衣战升级的背景下愈发凸显。我国近期加码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从单纯的资源管控延伸至“技术+供应链”双重管控,直接提升了稀土板块的稀缺性预期。市场普遍认为,政策端的持续发力将长期约束供给端,稀土的“战略溢价”有望进一步释放,为相关资产估值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2,需求爆发:旺季叠加增量,产业链景气度拉满。
当前稀土产业链正迎来“传统旺季+新兴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游磁材厂订单持续增长,海外补库需求旺盛,需求端的火热已向上游原材料市场传导,直接推动稀土价格走高。10月10日,北方稀土、包钢股份两大行业巨头同步提价,更是给市场注入强心剂,印证了行业基本面的强劲韧性。
从长期看,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成为稀土需求的“新引擎”。花旗银行预测,2026年全球稀土需求将同比增长12%,其中新能源汽车和风电电机贡献超70%的增量。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将为稀土产业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3,情绪催化:板块强势领涨,资金抢筹意愿强烈。
在近期震荡的市场行情中,稀土板块堪称“逆市明星”。10月仅过去3个交易日,稀土板块累计涨幅已超10%,强势表现吸引了各类资金的目光。投资者“逢回调就抢筹”的操作,进一步推高了稀土ETF的资金流入规模,形成“行情上涨—资金涌入—净值提升”的正向循环。
机构前瞻:长周期稳抬升,价格底部已筑牢
对于稀土产业的未来,机构给出了明确的乐观预期。花旗银行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当前稀土产业正处于上升周期的早中期,短期内,供应紧张与地缘政治风险将支撑稀土价格保持坚挺;中期来看,新增产能释放后,价格区间将稳步上移并趋于稳定。
更关键的是,本轮稀土周期不同于2011年的“暴涨暴跌”——如今的稀土行业技术更成熟、集中度更高,龙头企业定价权更强,市场秩序更规范,价格波动将更平缓,呈现“长周期、稳抬升”的特征。机构判断,稀土价格底部已被市场悄然筑起,未来有望进入“更高且更稳定”的区间,这也意味着稀土ETF的投资价值将逐步兑现。
对比历史:新周期下的投资机会可借道稀土ETF
回顾2011年的稀土涨价潮,政策推动与需求增长是当时的核心逻辑,但彼时需求集中于传统产业转型初期,行业成熟度低,价格暴涨后迎来暴跌,市场信心难以持续。而本轮涨价潮中,需求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新能源汽车、风电等新兴领域成为主力,需求更具持续性;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扩大了稀土政策的全球影响,叠加行业规范化发展,板块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稀土行情爆发时,市场尚无稀土ETF,投资者只能通过个股参与,收益波动极大;如今,稀土ETF的普及让普通投资者能更便捷、更稳健地参与板块行情。以当前价格来看,氧化镝已突破2011年历史高点,氧化铽、氧化镨钕虽距历史峰值有差距,但在需求驱动下,补涨空间清晰可见,也为稀土ETF的后续表现埋下伏笔。
从资金动向到产业逻辑,从机构研判到历史对比,多重信号都指向一个结论:稀土产业正迎来新一轮长周期机遇,而稀土ETF凭借便捷性、分散性的优势,成为普通投资者把握这波机遇的最优选择之一。对于看好新能源转型、关注战略资源价值的投资者而言,此刻布局稀土ETF,或许就是抓住了下一个投资风口。
市场上主流的稀土ETF主要有稀土ETF嘉实、稀土ETF(516780)、稀土ETF(159713)、稀土ETF易方达等,它们都主要跟踪中证稀土产业指数,以下是这些ETF最新规模和流动性的对比情况:
稀土ETF嘉实(516150):是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稀土ETF。截至2025年10月15日,其规模突破百亿元。在流动性方面表现出色,14日当日盘中换手15.94%,成交14.58亿元,市场交投活跃。该ETF的规模优势使其买卖更容易,跟踪误差也相对较小,并且还有对应的联接基金,适合没有股票账户或者希望定期定额投资的投资者。嘉实基金围绕“超级宽基、超级机遇、超级便利、超级工具”,着力打造更贴近投资者、更深耕市场生态的“超级ETF”。目前,嘉实“超级ETF”产品布局丰富,囊括宽基、行业主题、策略SmartBeta、跨境、商品等多个系列,已有24只产品为同标的规模第一,覆盖自主可控、数字AI、生命技术和绿色低碳等多个领域。
稀土ETF(516780):是市场上持有人户数最多的稀土ETF,2025年基金中期报告显示,共有超3.2万户持有人持有稀土ETF(516780)。截至2025年10月13日,其规模增长至45.4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流动性也较好,2025年10月13日单日成交额达12.09亿元,环比增超140%,创下单日成交额新高,在2025年10月10日-10月14日连续3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超9.37亿元。且该ETF为融资融券标的,在流动性和交易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稀土ETF(159713):截至2025年10月17日,规模为20.20亿元。从10月20日表现来看,在同样跟踪稀土产业这一指数的ETF中唯一获正收益,且10月以来多个单日涨幅超7%,其流动性也较为可观。
稀土ETF易方达(159715):截至2025年8月25日,规模为5.30亿元,相对较小。不过该ETF在年内收益表现上较为领先,截至2025年8月22日,年内收益率达到60.28%。
日前工信部等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强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发贵金属价格突破历史峰值、工业金属供给产能优化、稀土大国抗衡战略地位凸显三大逻辑共振。看好上述品类的小伙伴也有适合的品种。
广发中证稀有金属ETF(159608)(159608,联接A/C类:019874/019875)跟踪的是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根据Wind数据,其跟踪指数的前五大申万三级行业分别为稀土、锂、铜、其他小金属和钴。该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包括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龙头企业。其中,北方稀土权重占比超11%。截至10月12日,该指数市盈率约为46倍。截至2025年10月13日,该基金最新份额为10.64亿份,最新规模为10.84亿元。而在2025年6月30日,其规模为2.1亿元。可见,近期该基金规模增长较为显著。
流动性方面,2025年10月13日,该基金成交额为2.91亿元。截至这一天,其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达15.06亿元,日均成交金额约为7530万元。这样的成交金额表明该基金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投资者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基金份额的买卖操作。
银华中证有色金属ETF(159871)重仓股为紫金矿业、北方稀土、洛阳钼业、山东黄金、中国铝业、华友钴业、中金黄金、赣锋锂业、云铝股份,堪称“黄金+稀土+铜钼钴锂能源金属”加强版,也给看好黄金、稀土和有色的小伙伴提供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