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固态电池概念股再度上扬,电解质8大核心龙头深度解析

时间:2025年09月09日 17:41

(来源:金融小博士)

固态电池概念股再度上扬

上海洗霸盘中创新高

今日A股盘面上,固态电池概念股再度上扬,上海洗霸盘中创新高,天际股份4连板,泰坦股份2连板,传艺科技涨停,宁新新材五矿新能涨幅居前,国轩高科多氟多南都电源等多股涨超5%,天赐材料德赛电池赣锋锂业跟涨。

消息面上,2025年9月23日,第七届高比能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技术大会将于苏州隆重举行。作为行业年度盛会,本届大会将以固态电解质、正负极材料、界面工程、智能制造及产业化进展为核心议题,汇聚全球顶尖专家、企业代表及科研机构,深度剖析技术瓶颈,共探创新解决方案,为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成果转化。

固态电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等方面仍需不断突破。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技术的重视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的电池技术之一。

固态电池电解质赛道:8大核心龙头深度解析,谁将领跑下一代电池革命?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终极解决方案”。其核心优势——更高的能量密度(理论超400Wh/kg)、更优的安全性(无液态电解液易燃风险)、更长的循环寿命(超5000次),正推动全球车企、电池厂加速布局。而作为固态电池中“离子传输的桥梁”,固态电解质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度,直接决定了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本文聚焦固态电池电解质产业链8大核心龙头,从技术路线、产业布局、财务健康度等维度展开深度对比,为投资者梳理“谁能在固态电池时代抢占先机”。

一、固态电池电解质:技术路线与产业链价值

固态电解质主要分为三大技术路线: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当前主流方向是氧化物(LLZO、LAGP等)硫化物(LPS、LPSCl等),前者稳定性高、工艺相对成熟,后者离子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液但易氧化。

产业链价值分布呈现“材料端主导”特征:上游为锂、锆、氟等原材料,中游为电解质材料研发与生产,下游为电池厂及终端应用(车、储、3C)。8大龙头企业覆盖中游材料研发(上海洗霸、天际股份)、上游资源(东方锆业、赣锋锂业)、正极配套(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及电池制造(鹏辉能源瑞泰新材),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二、8大核心龙头深度对比:技术、产能与成长潜力

1. 上海洗霸:氧化物电解质量产领跑者,硫化物技术全布局

  • 核心定位:国内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量产双突破”的先锋企业。

  • 核心优势

    • 技术领先:氧化物电解质(LLZO)已实现吨级量产,产品离子电导率达10⁻³ S/cm(接近商用标准);同时整合硫化物技术(LPS体系),完成“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全体系布局。

    • 客户绑定:与卫蓝新能源(蔚来半固态电池供应商)、清陶能源等头部固态电池厂深度合作,部分产品已进入中试验证阶段。

    • 财务韧性:2024年受传统水处理业务收缩影响,营收同比下滑5.8%至5.1亿元,但固态电解质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2%(2023年仅5%),长期成长动能切换中。

2. 容百科技:高镍三元正极全球第一,固态电池正极适配者

  • 核心定位:固态电池“高镍正极材料”核心供应商,技术适配性与规模化能力双优。

  • 核心优势

    • 正极龙头地位:2024年高镍三元正极全球市占率超30%(鑫椤锂电数据),韩国忠州基地(年产能10万吨)是中国企业首个海外高镍产能,适配欧美车企需求。

    • 固态电池适配:针对固态电池“高镍正极+固态电解质”界面阻抗问题,开发出“表面包覆+梯度掺杂”技术,使正极与固态电解质接触电阻降低30%,已向卫蓝、赣锋锂电等送样。

    • 营收结构优化:2024年总营收150.88亿元(同比-33.41%),主因三元正极行业阶段性过剩;但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收入占比提升至15%(2023年仅5%),毛利率较普通三元高5-8个百分点。

3. 东方锆业:锆材料全球龙头,固态电解质“陶瓷基”关键供应商

  • 核心定位:固态电解质“陶瓷隔膜/电解质基体”的核心原材料供应商,技术壁垒高。

  • 核心优势

    • 锆产业链垄断:全球品种最齐全的锆制品制造商,锆英砂提纯技术达国际一流(纯度99.99%),产品覆盖二氧化锆(ZrO₂)、氯氧化锆等,其中高纯度ZrO₂是固态电解质(如LLZO)的关键掺杂原料。

    • 技术协同:与国内固态电池厂合作开发“锆基复合电解质”,利用ZrO₂的高稳定性提升电解质耐高压性(可承受4.5V以上电压),已进入中试阶段。

    • 业绩稳健:2024年营收15.43亿元(同比+6.72%),毛利率22.3%(同比+3.1pct),主因新能源需求拉动锆材料价格上涨,现金流充沛支撑新材料研发。

4. 赣锋锂业:全球锂王,固态电解质“资源+材料”一体化龙头

  • 核心定位:覆盖“锂资源-锂盐-固态电解质”的全产业链龙头,技术与资源双轮驱动。

  • 核心优势

    • 资源卡位:全球第三大锂化合物生产商,控制澳洲Mt Marion(40%权益)、阿根廷Cauchari-Olaroz(50%权益)等优质锂矿,锂资源自给率超100%,成本优势显著(碳酸锂成本低于行业平均1万元/吨)。

    • 电解质布局:旗下赣锋锂电已建成固态电池中试线(规划年产能10GWh),自主研发的“聚合物+氧化物”复合电解质实现量产,离子电导率10⁻³ S/cm,应用于电动重卡、无人机等场景。

    • 业绩韧性:2024年营收189.06亿元(同比-42.66%),主因锂价下行周期影响;但固态电池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20%至8.2亿元,毛利率超35%,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5. 天际股份:六氟磷酸锂龙头,液态向固态电解质技术迁移

  • 核心定位:液态六氟磷酸锂(LiPF₆)全球龙头,积极布局固态电解质“锂盐+添加剂”。

  • 核心优势

    • 液态电解质技术沉淀:2024年六氟磷酸锂产能超3万吨/年,全球市占率25%,成本控制能力行业领先(单吨成本比同行低5000元)。

    • 固态电解质延伸:针对固态电解质需高纯度锂盐的需求,开发出“高纯度双氟代磺酰亚胺锂(LiFSI)”,纯度达99.99%,已向清陶能源、国轩高科送样;同时布局“LiPF₆-LiTFSI”复合锂盐,适配半固态电池过渡阶段。

    • 盈利修复:2024年营收20.55亿元(同比-6.32%),但Q4起六氟磷酸锂价格触底反弹(从6万元/吨涨至8万元/吨),毛利率回升至25%(Q1仅15%),现金流改善支撑研发。

6. 当升科技:储能正极龙头,固态电池“高安全正极”开拓者

  • 核心定位:固态电池“高镍+高安全”正极材料的差异化供应商,储能场景先发优势明显。

  • 核心优势

    • 储能正极市占率领先:2024年储能多元材料出货量超3万吨(全球市占率20%),率先导入特斯拉Megapack、宁德时代时代星云等国际核心供应链。

    • 固态电池适配:开发“低钴高镍单晶正极(NCM90)”,通过表面涂层技术解决固态电池界面副反应问题,循环寿命超6000次(普通三元仅4000次),已向鹏辉能源、南都电源等电池厂送样。

    • 业绩稳健:2024年营收75.93亿元(同比-49.8%),主因消费电子正极需求下滑;但储能正极收入占比提升至60%(2023年45%),毛利率维持20%以上,抗周期能力强。

7. 鹏辉能源:电池制造全才,固态电池“应用端”量产先锋

  • 核心定位:固态电池“圆柱/软包电池”量产落地的践行者,产品覆盖动力、储能场景。

  • 核心优势

    • 电池技术积淀:2024年总营收79.61亿元(同比+14.83%),毛利率18.5%(同比+2.3pct),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前五(高工锂电数据),消费类电池(TWS、小动力)市占率领先。

    • 固态电池布局:推出“半固态圆柱电池(4680型)”,能量密度达380Wh/kg(比传统三元高20%),循环寿命4000次,已应用于3C数码(如高端耳机);同时与上汽合作开发固态电池电动车,2025年计划小批量装车。

    • 多元化缓冲:传统电池业务(储能、消费)现金流稳定,为固态电池研发提供支撑,2024年研发费用5.2亿元(同比+30%),重点投向固态电解质界面优化。

8. 瑞泰新材:电解液龙头,固态电解质“技术储备”深厚

  • 核心定位:液态电解液龙头(全球市占率15%),固态电解质“多路线研发”的技术型企业。

  • 核心优势

    • 电解液技术积累:2024年营收21.02亿元(同比-43.47%),主因电解液价格下行;但毛利率15%(同比+1pct),主因高镍电解液(适配8系/9系三元)占比提升至40%。

    • 固态电解质研发:布局“聚合物+氧化物”复合电解质,开发出“柔性固态电解质膜”,可弯曲次数超1000次(传统隔膜仅50次),已申请专利20项;与卫蓝新能源合作开发固态电池电解液配方,技术验证中。

    • 产能弹性:2025年计划新增固态电解质中试线(年产能0.5万吨),依托现有电解液产线改造,成本低、落地快。

三、投资逻辑与风险提示

核心投资逻辑

  1. 行业趋势确定性:固态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续航突破1000km)、储能(长循环降低成本)的刚需,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电解质环节占比约30%(1500亿元)。

  2. 技术壁垒高:固态电解质对材料纯度、界面稳定性要求极高,具备“技术-量产-客户”三重优势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3. 产业链协同效应:具备“资源(锂、锆)+材料(电解质、正极)+制造(电池)”全链条布局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

风险提示

  • 技术路线不确定性:硫化物电解质可能因成本过高被边缘化,氧化物路线或成主流;

  • 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需解决界面阻抗、规模化制备等问题,时间表可能推迟;

  • 原材料价格波动:锂、锆等原材料价格若大幅上涨,将压缩材料企业利润空间。

结语:固态电池革命已进入“从0到1”的关键期,电解质作为核心环节,技术突破与量产落地能力是企业的“胜负手”。8大龙头各有侧重,投资者需结合技术路线、产业协同及财务健康度综合判断,把握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主导权。

【免责声明】本文引用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信息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交流探讨,请审慎阅读。市场有风险,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理性独立思考之上。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