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山东高速集团:跨越山海,共建通途

时间:2025年09月19日 12:05

(来源:山东国资报道)

本刊记者 梁晴

在阿尔及利亚的无垠沙漠中,山东高速的建设者们顶着烈日和风沙,铺设着被誉为“世纪工程”的东西高速公路;半个地球之外的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山东高速投资建设的高架快速路如钢铁巨龙般蜿蜒于城市上空,将市民的通勤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

这些只是山东高速集团国际工程业务快速发展的两个缩影。“集团作为山东省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战略部署,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山东高速集团国际业务部副部长郑洪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搭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山东高速国际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最早可追溯至1984年成立的国际合作公司,至今已有41年的发展历程。

山东路桥的国际化之路更早,上世纪70年代便参与援建尼泊尔“廓坎公路”,迈出了走向海外的第一步。“2006年中标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工程,是我们真正意义上叩开国际市场大门的关键一步。”山东高速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程佩宏向记者介绍,当时企业以“搭船出海”方式跟随中信建设中标西标段W3、W4、W9标段,中标总额47亿元。这条全长1216公里的“世纪工程”,让山东路桥在海外市场打响了第一枪。

此后,山东路桥的海外步伐不断加快:2008年进驻安哥拉承建房建项目,2014年独立中标越南岘港至广义高速公路项目,2018年拿下哈萨克斯坦TKU路改造二标项目,2023年再中该线路六标项目。“从跟随投标到独立中标,从公路施工到铁路、水利多领域拓展,我们用十几年时间实现了质的飞跃。”程佩宏透露,截至目前,山东路桥海外市场已中标315个项目,总金额647亿元,足迹遍布30余个国家。

作为山东高速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平台,国际合作公司则构建起“区域公司+专业公司”的体系架构。“我们依托集团全产业链优势,提供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的一体化服务。”山东高速国际合作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孔晨光向记者表示,公司业务从经援项目延伸至基础设施整体解决方案,累计国际营业收入达200亿美元,30余个境外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境外重点项目库”。

如今,山东高速集团连续七年入选美国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2025年位列全球第51位,居上榜地方国有企业首位。“目前集团在建境外项目125个,总合同额超560亿元,海外业务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郑洪玉补充道。

以匠心破局,筑海外标杆

“海外建设从来不是坦途,政治环境、法律政策、文化习俗的差异,都是必须跨越的障碍。”山东高速路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亚洲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时圣辉回忆起2007年初赴阿尔及利亚的经历,仍感慨不已。

“初到当地,语言成为最大的障碍,阿拉伯语和法语的语言环境,让沟通变得异常艰难。”时圣辉说。更棘手的是技术与管理的磨合——当地团队缺乏交通基建经验,施工标准、流程需从零搭建;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挑战更显突出,“当地人不习惯集体加班,即使给加班费也无济于事,工期一度陷入紧张。”面对困境,时圣辉带领团队以尊重架桥、用沟通破冰:逐家拜访当地员工讲解项目意义,提供车接车送等贴心福利,逐步赢得信任。最终,团队提前完成标段施工,斩获业主特别表彰。

在塞尔维亚,多瑙走廊快速路跨摩拉瓦河大桥施工同样遭遇考验。“水流湍急,汛期水深达10米,传统挂篮施工根本行不通。”孔晨光介绍,团队创新采用“河中临时墩替代挂篮”方案,仅用一周就完成水中钢板桩围堰施工,成为中东欧深水桥梁施工的典范。

孟加拉国达卡机场高架快速路项目则直面“高空与地面的双重考验”:6.85公里路段沿在营铁路建设,下方每15分钟有火车驶过,上方需搭建高架桥,安全与精度要求严苛。项目团队成立专项攻关小组,经数月试验,研发出跨铁路盖梁施工用移动门式支架,配合“骑行桥梁盖梁可调式移动支撑杆体系”,实现了不影响铁路运营的精准施工。该项成果2024年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若说技术攻坚是“破局点”,模式创新便是“立足根”,2014年,国际合作公司项目团队考察中东欧市场发现,贝尔格莱德至巴尼亚卢卡300公里路程因无高速需6-7小时,认定这是深耕市场的机遇。2015年,波黑巴尼亚卢卡-普里耶多尔高速公路项目(简称“波黑巴普高速项目”)拟以EPC+F模式推进,后因当地政府财政恶化陷入停滞,项目推进关乎公司在新国别立足。依托市场积累与项目经验,国际合作公司项目团队突破常规,创新性提出特许经营模式——公司从设计施工方转为投资人,统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而当时中国企业在欧洲无此模式先例,难度极大。团队快速组建人才队伍、整合内外资源,短时间内拿出方案,推动项目落地。

波黑巴普高速项目成为中资企业在欧洲投资建设运营的首条高速公路,连续三年入选中东欧合作成果清单。

深耕属地化,融中外同心

“海外业务要想长远发展,绝不能做‘飞地项目’,必须融入当地、扎根当地。”孔晨光向记者强调,企业始终将属地化管理作为核心战略。

在人才培养上,两家公司都下足了功夫。国际合作公司针对不同国家制定差异化人才方案,目前国际运维公司属地化员工比例超98%,欧洲公司属地化管理人员占比达60%。孟加拉国员工Tushar的成长故事颇具代表性:2018年刚从大学毕业的他加入达卡项目团队时,对工程行业一窍不通。“公司给了我系统培训,从标书编制到成本控制,一步步带教。”Tushar在采访中说,如今他已成长为投标专家,还参与市场开拓,“这里不只是工作单位,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山东路桥同样重视属地化团队建设。“在哈萨克斯坦项目中,我们招聘了大量当地技术工人,安排中方骨干一对一带教。”程佩宏介绍,通过培养本地人才,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更拉近了与当地的距离。

文化融合则让合作更有温度。“我们在塞尔维亚把E763高速公路通车日定为公司‘斯拉瓦节’,每年和当地员工、合作伙伴一起过节。” 孔晨光向记者展示了节日合影,照片中中外员工围坐一堂,氛围融洽。而在中东、非洲项目上,山东路桥团队会主动了解当地宗教习俗,调整施工安排,用尊重赢得信任。

硬联通筑路,软联通暖心

基础设施建设是"硬联通",社会责任是"软联通",两者缺一不可。山东高速集团海外始终坚持“项目建到哪里,责任就落到哪里”。

在孟加拉国,国际合作公司为达卡高架快速路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全年提供拖车、换胎、急救等服务,累计救援2880余次。“我们还开展多语言交通安全宣教,形成‘宣教—救援—反馈’闭环,当地市民都知道这条中国建的公路有‘贴心守护’。”孔晨光向记者介绍。

在资源匮乏的东帝汶和乍得,国际合作公司聚焦民生痛点:为东帝汶胡提拉来村无偿安装供水设备,解决30余户家庭取水难题;2023年苏丹武装冲突爆发,国际合作公司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协助150余名在苏侨胞、留学生安全撤离。

截至2025年,山东高速集团海外业务已覆盖4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机构129个,拥有境外员工3543人,其中外籍员工2764人。从阿尔及利亚的沙漠公路到塞尔维亚的高铁支线,从孟加拉国的高架桥到贝尔格莱德的文化中心,山东路桥与国际合作公司用工程质量筑牢信任,用社会责任温暖人心,让“山东高速”的品牌在海外愈发响亮。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山东高速集团将持续深化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推动中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交流、实现互利共赢作出更大贡献。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