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立足湾区 辐射全球|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时间:2025年09月24日 12:12

(来源:储能网)

中国储能网讯:新型电力系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长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是应对电力转型挑战的有效举措。

新型储能是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9月22日,由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办的首届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大会现场图,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大会现场图,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大会现场图,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大会以“立足湾区,辐射全球”为战略定位,以“共筑新电生态,智绘零碳蓝图”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拓展全球新能源市场布局,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与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提升我国在全球新型储能产业与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大咖云集献声盛会

本次大会是我国新型储能领域一次高规格、大规模、全产业链参与的生态盛会,紧紧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与新能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生态共建,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能源科技体系。

大会邀请了来自全球的行业领袖、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等600余位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路径,推动中国能源技术、标准与品牌走向世界。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主任姜海龙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新型能源体系优化配置的关键枢纽,新型储能也成为催生能源新业态、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技术装备。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作为国家新型储能领域唯一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坚持以创新为引擎,以开放为桥梁,推动科技突破与产业协同,在国家级平台上汇聚并共享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方案,携手构建清洁低碳的美好世界。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主任姜海龙)

作为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所在地,广州市白云区正积极抢抓“双碳”战略与能源革命机遇,全力支持锂电、钠电、固态、超容和液流等技术路线多元发展。广州市白云区委副书记、区长潘志军在致辞中表示,白云区将按照“总部研发+生产制造”模式,持之以恒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围绕0-1原始创新、1-100应用转化链条,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三侧”发力,加强联合技术攻关,开放首台套设备、首测试场景在白云区先试先行。

(广州市白云区委副书记、区长(广州市白云区委副书记、区长

潘志军)

新型储能是实现源网荷储协同、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力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阮绵晖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电网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战略要地,全力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业务与国际业务两大增长点,加速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以数智技术赋能电网升级、服务低碳转型,努力走出一条以创新为驱动、以绿电为底色的大湾区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阮绵晖

技术突破与生态共建开启储能全球化新篇章

“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能源合作深化背景下,本次大会重磅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海外成套解决方案、广东电网优势资源、新型储能产业生态创新融合与国际合作等重点内容。

这些方案系统展示中国在新能源技术创新、电网智能化、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的领先能力和成熟经验,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背书和商业路径。

大会还举行新一代全场景储能电池技术发布与生态伙伴签约仪式当前,单一化的储能产品,难以满足全球多元化场景的极致需求,这一核心矛盾日益突出。而新一代全场景储能电池研发模式,将以储能场景需求为引领,通过系统解决方案精准定义产品参数,通过生态链协同的模式,驱动核心电芯技术的创新开发,实现从需求端到产品端的高效协同。

会上,22家新型储能生态链企业在会上集中签约,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共建合作,共同探索产业出海与零碳发展的创新模式,涵盖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前沿技术路线。

这也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和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链协同与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未来,各方还将通过“平台+生态”发展模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我国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助推广东建成世界级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

凝聚各方智慧破局能源转型瓶颈

在主题分享环节,清华大学兴华讲席教授王雄飞围绕“构网型储能:塑造新型电力系统的未来”的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的特点,而重新塑造新型电力系统,应当提升大规模有源负荷的电网支撑能力,并且借助电力电子变压器提升配电网的韧性,由“物理主导”转向“软件定义”的电力系统动态特性。

(

清华大学兴华讲席教授王雄飞

能源转型、监管与标准,正重塑全球发展格局。CIGRE 前技术委员会主席、荣誉会员,IEEE/PES终身会士 Marcio Szechtman现场论道,剖解三者交汇的底层逻辑与未来变量。Marcio Szechtman认为,全球电力行业正面临快速变革,公共事业运营商已率先采用突破现有标准的解决方案。“然而,确保安全必须依靠监管安全与标准体系双轨并行”,必须构建综合监控平台,强化智能监测与保护协同,才能真正推动能源转型走向现实。

(

CIGRE 前技术委员会主席、荣誉会员,IEEE/PES终身会士 Marcio Szechtman

澳门工商联合会副理事长和学斌在“打造葡语国家创新场景样板,构建能源电力解决方案出海共同体”的主题分享中表示发挥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和合作论坛(澳门)、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的影响力,立足湾区,辐射全球,搭建中葡能源企业双向交流平台,推进广东及珠海本地新能源技术品牌双驱动战略,全力构建“面向海外、澳门品牌、横琴研发、广东制造”的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链条。

(

澳门工商联合会副理事长和学斌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及新型电力系统“走出去”,少不了保险行业的保驾护航。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添在主题分享中提到,围绕“源网荷储碳数”六大关键环节,鼎和财产保险系统开展了产品创新设计。三年来累计研发了19项新型电力系统保险产品,其中9项为全国首创,构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的新电保险产品体系,在服务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添)(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添)

新型储能产业及新型电力系统的出海之路,已有深耕海外市场多年的“拓荒牛”。“跟随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划分八大区域,建立四大海外运营中心,服务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弛讲述着他们的拓荒战绩,接下来,东方电子将持续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学习国内先进企业管理理念与技术体系,携手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开拓更广泛的海外区域市场,进一步拓宽绿色能源应用场景

(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驰

服务国家战略国家级平台驱动产业升级

本次大会是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双碳目标深入实施背景下召开的行业盛会。

广东作为我国能源消费大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正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担当,全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生态”的全链条创新格局,加速打造立足湾区、辐射全球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

广东不仅持续完善储能材料、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场景应用全产业链布局,更在推动储能标准化、国际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致力于成为全球新型储能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先行区。

本次大会主办方之一的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是新型储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采用“公司+联盟”运作模式,建设贯通研发、检测、中试、实证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布局8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3个综合性试验验证平台,8个检验检测平台,2个储能示范性实证平台。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陈建福)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

李义涛)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始终以国家级平台创新技术、培育人才、汇聚产业,为能源变革提供创新技术与平台支撑,目标通过三年时间,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平台,实现20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30项重点成果产出以及孵化60家创新型企业、聚集200家企业并带动百亿元产值,助力广东省省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新型储能产业高地,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搭建开放合作之桥为全球能源治理注入中国动能

首届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进一步巩固了广东在全球绿色能源领域的枢纽地位,更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零碳发展贡献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智慧力量。

随着新型储能装备成本的持续下降和商业模式逐渐成熟,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为中国技术、装备和服务“出海”创造重大机遇。

与此同时,会上还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合作倡议》多方代表共同参与点亮仪式,他们将聚焦中国与海外电网共同面临的技术与运营挑战,致力于通过规划咨询、能力建设、技术合作、经验共享及联合工作组等多种形式,建立高效务实的国际合作机制,推动中外电力行业协同发展。其核心目标不仅在于实现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更致力于让全球民众“用上电、用好电、用绿电”,共创可持续能源未来。

大会现场图,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大会现场图,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会上,新一代载波通信产业联盟发布并正式成立,在南方电网公司总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汇集了华南理工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成员代表单位,将致力于引领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从技术引领到生态引领、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重要跨越。

本次大会国在新型储能领域技术实力和产业链优势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中国正主动分享转型经验,为各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方案。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