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见局)

首任董秘曾力任职三年后离职,继任者周泽宁任期不足两年,刘渝灿虽获续聘却提前一年离任,梁余更是创下三个月的最短任期纪录。
作者|张典
9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的一份监管工作函,使有友食品受到市场与舆论的广泛关注。
该监管文件聚焦于公司董事会秘书职位的频繁变更事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家有着“泡椒凤爪第一股”之称的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让其业绩增长背后潜在的发展隐忧逐步显现。
据观察,过去六年间,有友食品已先后经历五任董事会秘书的更替,其中最短任期仅约三个月。如此高频的核心管理岗位人事变动在A股市场的同类企业中并不常见,也引发了外界对公司内部管理稳定性的关注。

董秘更替的背后
9月15日,肖传志的离职让有友食品董秘岗位再次陷入空窗期。
这位拥有高级会计师资质、履历横跨审计与地产行业的高管,今年6月才正式履职,三个月后便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为由匆匆离场。
回溯有友食品2019年上市后的历程,董秘岗位似乎未能摆脱"短命"魔咒:首任董秘曾力任职三年后离职,继任者周泽宁任期不足两年,刘渝灿虽获续聘却提前一年离任,梁余更是创下三个月的最短任期纪录。
董事会秘书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三会运作、合规督导、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关键职责,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水平。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如此频繁的人事变动往往与公司战略摇摆、治理结构失衡或行业竞争压力过大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五位董秘的离职公告均以"个人原因"一笔带过,这种高度统一的表述反而引发市场对真实原因的诸多猜测。
更值得关注的是,董秘岗位的频繁空缺已影响到公司规范运作。2025年2月梁余离职后,有友食品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董秘空窗期,期间由董事长鹿有忠临时代行职责。
这种非常规状态不仅违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更可能导致信息披露延迟或疏漏,这或许正是监管机构介入的重要原因。

业绩增长与盈利质量的背离
有友食品的业绩表现呈现出诡异的"冰火两重天"。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37%,净利润增长35.44%,2025年上半年增速更是飙升至45%以上,看似已走出2021-2023年的三连降阴影。
但是,毛利率的持续下滑成为业绩增长的隐忧。2024年公司毛利率微降0.4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更是同比下降3.27个百分点至27.57%。
在营收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毛利率不升反降,反映出公司可能为拓展市场采取了降价策略,这难免会侵蚀利润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应收账款的异动:2024年应收账款同比激增1866.24%,2025年上半年继续增长109.72%,达到1.56亿元。
如此迅猛的应收账款增长远超营收增速,且主要源于"直营渠道销售收入增加",这种异常变化可能存在放宽信用政策以冲量的嫌疑,为未来的坏账风险埋下伏笔。
从行业观察来看,有友食品此前业绩的回升被认为与山姆渠道的拓展存在一定关联。自2024年7月成为山姆脱骨鸭掌供应商后,公司业绩确实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振,这一合作对业绩的积极作用有所显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若企业对单一渠道依赖度较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合作中的议价空间,同时也可能因渠道方经营策略调整等外部因素,对自身业绩稳定性带来潜在影响。
从有友食品毛利率出现下滑的情况来看,当前这种渠道结构下的经营模式已初步显现出需要优化的地方。

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在治理隐忧和财务风险之外,有友食品的核心市场正遭受挑战。作为"泡椒凤爪第一股",其核心产品长期贡献70%以上营收,但近年来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
市场公开数据显示,主打虎皮凤爪的王小卤年销售额已达40亿元,远超有友食品7.85亿元的水平,且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增长态势;与此同时,良品铺子、周黑鸭等跨界玩家不断蚕食泡卤市场。
产品结构的相对集中,是当前影响有友食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的因素之一。目前公司对泡椒凤爪这一核心单品的依赖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应对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面临挑战。
当终端消费偏好发生转变,或细分赛道内竞争态势加剧时,缺乏多元化产品矩阵支撑的问题便可能逐步显现。尽管公司已尝试布局花生、竹笋等蔬菜制品品类,寻求业务拓展,但从实际经营成效来看,这些新品类尚未能成长为带动业绩增长的新支柱。
此次上交所监管工作函的发出,为有友食品的治理问题敲响警钟。作为连接公司与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董秘岗位的不稳定必然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资者关系维护。
监管机构的介入不仅是对过往问题的警示,更预示着未来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或许对于有友食品而言,当务之急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稳定的高管团队。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