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建筑模型博物馆广州馆 | 我们和大家一起把“建筑模型”变成城市热词

时间:2025年09月26日 21:08

(来源:风语筑

  9月12日,在广州设计之都设计殿堂,百余位来自学界、建筑界、设计界与艺术界的百余位嘉宾共同见证,华南地区首个专注于“建筑模型”的公共文化空间正式启幕。

  自9月13日起,我们在广州设计之都设计殿堂开门迎客,和大家一起在“微缩世界”里探索建筑的无限可能,也在这一周里感受到了无数惊喜。

这一次,

  我们看到建筑模型成为了“城市热词”。

  开馆首周以来,馆内累计接待参观者超3000人次。不仅有建筑、设计、艺术、学术界的朋友走进来,普通市民、亲子家庭、学生团体也纷纷慕名而来;媒体报道、社交平台打卡不断,让“建筑模型”在广州火出圈。我们的建筑文化公共空间,成为很多人认识建筑的新入口。

这一次,

我们把六大主题

  “MODELS”搬进岭南语境。

  纪念碑、绿洲、密度、大地、连结、岭南——300多件模型、图纸手稿与艺术装置集中呈现;从大湾区到世界,观众可以在游览中看到建筑从概念到落地的全过程,也能在岭南风格的展陈中发现熟悉又新鲜的城市故事。

  馆内集中展出展示了上百件以大湾区建筑为主体,兼顾全国乃及全球的优秀作品,300多件建筑模型、图纸手稿与艺术装置,构建起了一座“可以走进的建筑百科全书”。

这一次,

我们聚焦“基础设施”

  在“桥”里看见城市的筋骨。

  开馆首周同步亮相的主题临展区聚焦“基础设施”,选在“桥”这一空间主题里——桥本身就是最典型的基础设施,也象征着连结与跨越。

  这里集中展出了大湾区乃至全国多项标志性基础设施模型:海心桥、深中通道人工岛、城市驿站、交通节点、生态工程……这些“看不见但离不开”的设施在微缩世界里被重新审视。

  观众可以在这一片“桥”的世界里,一次性“看遍”大湾区和全国基础设施的多样风貌,直观感受它们如何塑造城市空间、串联区域发展,也感受建筑与工程在公共生活和文化认同中的多重角色。

这一次,

我们的团队

  和志愿者一起“活”了起来。

  首周志愿者小伙伴们成了展厅里最美的风景:引导观众、解答问题、帮忙拍照、科普建筑知识……他们的热情和专业,让变得更有温度,也为大家提供了不一样的参观体验。

这一次,

我们将会是“最开放”的文化新平台

  “设计之都追求思维的发散、创意的碰撞和跨界的融合,这和我们筹建该公共文化空间追求设计思想、空间概念交流的初衷相吻合,所以我们选择了落户在此”。

  广州馆旨在连接建筑与公众、传统与当代、本地与全球,推动建筑文化以模型IP的形式持续发展和传播。秉持着“小题大做”的理念,用微缩世界展现建筑内涵。这里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行业交流、公众体验、学术研讨的新场域:开馆首周即举办多场学术对谈、建筑沙龙,为未来持续推出论坛、工作坊、公众教育课程积累了良好开端。

这一周,我们的"朋友圈"被你们的打卡照刷屏;

我们的邮箱收到了来自学校、机构的参观申请;

  我们还在策划更多公众活动和跨界合作,让模型成为建筑交流的新媒介。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把优秀的建筑作品与模型带到广州,把建筑的学术性、创造力和公众性串联在一起,用更开放、更有趣、更共享的姿态,把建筑模型博物馆打造成大家心中的“城市建筑百科全书”。

  谢谢这一周所有走进来的你们,期待下一次在“模型的世界”里再遇见你。

一周热度只是起点,

模型里的建筑世界,

  邀你继续来发现。

关于我们

  博物馆是由风语筑创建的以建筑模型为主题的先锋艺术场馆,何镜堂教授主持建筑设计,源计划事务所担纲展陈设计。博物馆拥有高水准藏品体系与宋春华、何镜堂等14位学术委员构成的学术资源队伍。

  建筑模型文化空间以建筑模型为媒介,聚合建筑与艺术领域资源,呈现从概念到建造的完整历程。依托专业收藏与学术研究,构建建筑文化传播与空间教育的实验平台。

△ 建筑模型博物馆广州馆(筹)

预约方式:

  关注「建筑模型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我要预约”,留下您的预约信息,即可预约入场。每日参观名额(具体以预约平台显示为准),记得提前预约喔~

特别说明:

每日开放名额有限;

  博物馆为免费开放场馆,需提前预约。

参观指南:

博物馆地址:广州市白云区设计之都设计殿堂 3F

· 地铁2号线黄边站:D出口步行约10分钟

· 公交黄边北路站:步行约7分钟

  · 自驾导航至 广州设计之都停车场(环隧东入口),往E3栋方向,乘坐电梯可达地面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