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设设计集团)
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
一期工程顺利通车
9月28日上午,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华设集团与中国铁设组成的设计总体总包联合体,深度参与了徐州市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从规划到建成的全过程,为项目提供了高维度的技术支撑与管理保障。6号线的通车将实现徐州地铁运营 “四线联网”的新格局,提升了城市公共交通的通达性与便利性,进一步增强了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的首位度和辐射带动作用,华设集团再次展现了从总体统筹到技术落地的全链条硬核实力。
6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平面示意图
今日通车

图片来源于网络坚持“站城融合”理念
以设计赋能城市空间“共生”
华设集团始终秉持“轨道交通为城市发展赋能”的理念,在6号线一期工程中,将地铁站点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打造“功能+活力”双优场景:
一中南站一经呈现就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设计方案以三维空间的视角创新规划物业开发空间,充分利用车站及联络线的围合区域,以 “下沉广场”为核心枢纽,串联交通组织、商业活力与城市景观三大功能,构建出立体互通的复合型空间。抽象化的设计语言让站点既满足通勤需求,更实现了“交通站”到“城市客厅”的升级。

一中南站下沉广场效果图铜山中医院站以“公众地铁”的理念,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针对站点周边的民生需求,将地铁附属设施与商铺功能深度整合,通过优化空间布局、细化功能分区,让市民在通勤途中即可享受便捷服务,诠释了“地铁服务民生”的核心定位。

铜山中医院站附属整合效果图全生命周期BIM技术
构建“数字地铁”全流程管理新标杆
6号线作为徐州地铁BIM应用的依托线路,倾力打造徐州地铁 BIM 技术应用体系,为“智慧地铁”建设筑牢技术底座:
编制了《徐州地铁 BIM 应用总体发展规划》,建立了1套BIM技术标准体系+1套BIM应用管理办法,统一技术规范与管理流程;
自主开发了BIM 设计协同管理平台、BIM建设管理平台、BIM运维支撑管理平台三大核心平台,覆盖“设计-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实现工程数据实时共享、进度质量动态监控、风险隐患精准预警;
项目成果获“2023 年度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 BIM 技术应用优秀示范项目”,成为省内地铁 BIM 技术应用的标杆案例,是徐州地铁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典范。

BIM设计协同管理平台

BIM建设管理平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坚持“安全城轨”理念
攻克盾构“高风险穿越”技术难题
面对线路多处长距离、高难度穿越工况,凭借丰富的技术积累及风险处置经验,坚持技术创新破解诸多施工难题,展现了高水平的风险管控能力:
盾构磨桩护桥梁。迎宾大道站-丽水路站区间需垂直下穿纬四河桥,为保障桥梁结构稳定与施工安全,设计针对性实施 “桩基托换处理”,同步对盾构机刀盘进行适应性改造,并搭建全过程实时监测系统,最终实现盾构机安全 “磨桩”通过,“零影响”桥梁正常使用。

迎宾大道站-丽水路站盾构穿越桥梁
多源风险的“高精度穿越”。赵武站-大湖站区间依次下穿故黄河河道、京沪高铁、徐宿淮盐客专等重大敏感风险源,设计通过优化盾构参数、强化沉降控制、联动多方监测,确保高铁不停运、沉降精确可控的前提下成功下穿重大铁路干线,实现地铁建设领域的的又一次难关突破。
区间穿越风险源示意图以“人文地铁”的理念
让地铁成为“城市文化载体”
围绕6号线“政务民生线”定位,以“和谐共融”为核心,打造“一站一景、景融文化” 的特色车站:
一中南站提取徐州市花“紫薇花”元素,将花瓣形态抽象为几何造型,融入柱面设计,让艺术感与城市记忆随行;
奥体中心站以“奥运五环”为核心设计语言,将奥林匹克精神注入空间,传递活力与拼搏的城市气质;
徐州东站采用菱形交叉框架吊顶,呼应徐州 “全国重要铁路枢纽” 的定位,串联历史文化、自然风貌与城市建设,绘就城市发展画卷。
6号线的特色车站将成为展现徐州深厚文化底蕴的又一批城市窗口。
坚持创新是华设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集团在四化战略的引领下,由设计咨询为主,转变为引领技术标准体系、标准规范为主的高水平智库,业务涵盖从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的全过程服务。近年来,集团承担了江苏省内所有开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的地铁勘察设计任务,打造了多个精品工程,牵头主编多部地方标准,自主研发了AIRAIL轨道交通三维正向设计系统,今后我们将持续探索铁路、轨道交通的多元融合、数智融合及可持续发展,助力江苏省建设轨道上的交通强省,为长三角"轨道上的城市群"建设、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华设力量!
铁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