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国庆特辑 | 新质生产力——机器人篇

时间:2025年10月03日 20:03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国金机器人研究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与新材料技术,正驱动产业变革与效率革命。国金研究所机器人研究覆盖机械、具身智能、建材、化工等多领域,形成多维投资框架。整体看好运动控制、材料国产替代与垂直场景应用,建议布局技术壁垒高、渗透率提升的细分龙头。

机械核心观点

1

机械团队首席满在朋:硬件为基、场景为王

  围绕机器人产业提出多层次投资框架,强调运动控制、垂直场景应用与外骨骼商业化三大主线,认为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正驱动行业进入加速落地期。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小脑”(运动控制系统)将成为核心赛道。其技术壁垒高、产业化难度大,依赖多轴高精度控制能力,建议关注如华中数控科德数控等已在高精度数控系统及多轴控制中有深厚积累的企业。

  外骨骼机器人方面,2025年为商业化元年,登山租赁等新模式已验证需求潜力。伴随碳纤维轻量化与AI意图识别算法的进步,产品正从医疗康复走向工业助力与消费级市场。

  垂直场景应用被视为具身智能落地关键。团队尤其看好服装、物流、康养三大需求明确、自动化程度低的行业。例如服装缝纫环节的柔性操作难题,正通过世界模型与灵巧手传感器逐步突破,杰克科技联合多所高校攻关机器人缝制系统;物流拆零拣选场景则吸引Figure、Agility等企业部署测试,Digit机器人已实现商业化运营。

  综上,“硬件为基、场景为王”,建议布局已在核心部件或垂直场景中具备技术及生态优势的企业,在产业化浪潮中抢占先机。

  风险提示:机器人大模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政策支持不及预期。

相关报告:

1)

2)

3)

4)

具身智能核心观点

2

具身智能团队负责人陈传红:捕捉产业爆发带来的增长红利

一、行业迎来高速增长与技术突破双驱动

  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29年规模突破150亿元,康复机器人占主导地位。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明显加速,以上肢协作能力为核心的技术竞争聚焦于大脑算法与硬件创新。谐波磁场电机、钐铁氮磁材等新技术推动电机功率密度提升和成本优化,为产业链带来变革性机会。

二、商业化落地加速,关注本体与生态协同企业

特斯拉、Figure等企业预计2025年实现小批量生产,2026年迈向大规模量产。国内以智元机器人为代表的企业表现突出,其产品矩阵覆盖双足、轮式及四足机器人,已获中国移动7800万元订单,并与宁波华翔均普智能等形成生态合作,凸显出“硬件制造+场景落地”的协同优势。

三、核心部件与材料成为投资焦点

  上游高壁垒零部件如六维力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灵巧手组件等需求显著提升,其中谐波减速器、轻量化材料(如PEEK)及钐铁氮磁材的应用有效推动性能优化和降本。建议重点关注已进入特斯拉、智元等头部机器人供应链的优质企业。

  建议布局:1)本体领域关注智元、特斯拉、华为等平台型公司;2)零部件领域关注丝杠、电机、传感器及轻量化材料等高增长赛道;3)生态整合型企业如宁波华翔等ODM和系统集成商。

  风险提示: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不及预期,技术迭代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相关报告:

1)

2)

3)

4)

建材核心观点

3

建材团队首席李阳:看好机器人材料轻量化趋势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轻量化、高强度的材料需求凸显,CF/PEEK复合材料凭借其独特性能优势,有望在关键部件领域率先渗透,成为新增长极。

  CF/PEEK复合材料通过“以塑代钢”解决传统塑料脆性问题的同时,实现显著轻量化,适用于机器人高负载关节、传感器及减速器等场景。

  例如,在六维力传感器中,PEEK弹性体灵敏度远高于铝合金;在谐波减速器中,CF/PEEK柔轮疲劳寿命提升至56万次,较金属方案有数量级优势。特斯拉等头部企业规划2027年量产50万台机器人,每10万台机器人有望拉动195吨PEEK需求,2027年全球增量空间达1950吨,占当前PEEK总需求约2.6%,成长性显著。

  当前CF/PEEK复合成本约为基材的1-2倍,但随技术成熟和规模效应,成本下降将加速产业化落地。

  投资主线: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PEEK材料国产替代龙头;二是上游氟酮供应商。

  风险提示:新应用拓展不及预期、行业产能投放过快、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短期业绩。

相关报告:

1)

2)

化工核心观点

4

化工团队首席陈屹:看好材料端“轻量化+智能化”双轮驱动

  机器人轻量化与智能化需求驱动下,高端工程塑料、碳纤维及电子皮肤材料将成为核心受益方向,国产替代加速有望释放巨大增长潜力。

  人形机器人技术集成度高,“肢体”部分材料升级是关键。高端工程塑料如PEEK、PPS、LCP等凭借轻量化(密度仅为金属的1/3-1/2)、高强度和耐腐蚀性,优先应用于关节、轴承及骨架部件,实现“以塑代钢”。当前PEEK复合材料成本约占机器人总成本1.5-2.2%,随规模量产有望降至1%以内,经济性提升将加速产业化。

  碳纤维复合材料进一步减重增效,其比强度超铝合金15倍,在机械臂、结构件中渗透率快速提升。电子皮肤材料(柔性传感器+基底材料PDMS/PI)赋能机器人感知交互,全球市场CAGR达17.9%,为智能化落地提供支撑。

建议聚焦三条赛道:

  高端工程塑料:PEEK、LCP。碳纤维:轻量化核心公司。电子皮肤材料:柔性基底PDMS、PI薄膜。

  风险提示:机器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技术迭代可能导致替代风险。

相关报告: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