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约翰·克拉克、麦克·H·德沃雷特和约翰·M·马蒂尼斯,因为他们成功地在宏观世界里,让你能“摸得着、看得见”地证明了量子力学里那些特别神奇的现象。
具体厉害在哪?
你可能知道,在微观的量子世界里,粒子可以像有“穿墙术”一样,从一个地方瞬间出现在另一个地方,这叫做“量子隧穿效应”。同时,能量也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就像上台阶,这叫做“能量量子化”。
但这三位科学家的突破在于,他们把一个电路系统做得足够大(大到你可以握在手里),然后让你清晰地看到,这个大家伙居然也表现出了“穿墙术”和“能量台阶”这些量子特性。这就好比,你亲眼看到一个乒乓球自己穿过了墙壁,或者一个滑梯只有固定的几个高度档位可以玩。
这有什么用?
他们的发现,不仅仅是证明了理论,更是为未来的科技打开了一扇大门。
给量子技术“打地基”:他们研究的这种特殊的超导电路,现在被认为是制造量子计算机最主流的技术路径之一。约翰·M·马蒂尼斯后来在谷歌领导的团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证明了量子计算机的优越性。
创造“人工原子”:他们的电路就像一个可以被我们随意设计和连接的大号“人工原子”,这为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模拟和研究其他复杂的量子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近五年诺奖都关注了什么?
把视野放宽,看看最近几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题,你能发现一条清晰的脉络——物理学正越来越关注那些深刻改变人类认知,并即将重塑我们生活的未来科技。
下面的表格汇总了近五年的获奖情况:

简单总结
所以,20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实就是颁给了三位把量子世界“放大”给我们看的科学家。他们证明了那些看似怪异的量子规律,同样能在我们熟悉的尺度下运行,这让我们向建造功能强大的量子计算机等未来机器又迈进了一大步。
来源:央视新闻 长安街知事
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科学家约翰·克拉克、麦克·H·德沃雷特、约翰·M·马蒂尼,以表彰他们在量子力学领域的贡献。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36万元人民币)奖金。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评选。
昨日,今年首个诺贝尔奖揭晓——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贡献。
过去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英国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欣顿,以表彰他们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面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皮埃尔·阿戈斯蒂尼、费伦茨·克劳斯和安妮·吕利耶,以表彰他们将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物质的电子动力学。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奥地利科学家安东·蔡林格,以表彰他们为纠缠光子实验、证明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所作出的贡献。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郎和德国科学家克劳斯·阿塞尔曼,以表彰他们“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变性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的贡献,另一半授予意大利科学家乔治·帕里西,表彰他发现了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无序和涨落之间的相互影响。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罗杰·彭罗斯,另一半共同授予莱因哈德·根泽尔和安德里亚·格兹。罗杰·彭罗斯因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而获奖,莱因哈德·根泽尔和安德里亚·格兹则因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而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