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君实财经)
DUV空白掩模板是一个不错的赛道(聚和材料的投资逻辑思考)
DUV(深紫外,Deep Ultraviolet)空白掩模板主要服务于KrF/ArF等DUV光刻,处在“刚性耗材 + 技术门槛适中”的甜蜜区。结合市场容量、外部约束与并购切入口,理由如下:
1)市场空间大小合适:能养企业、又足够细分
按产业链口径,2023年半导体掩膜基板(即空白掩模板的核心成本部分)中国市场约26亿元,国产自给率仅11.5%;随晶圆扩产与技术升级,产业测算2027年对基板材料的需求有望达50亿元。与此同时,半导体光掩模国内市场到2025年被多方估到200亿元,为空白掩模板提供稳定“上游需求池”。
这组量级既能支撑一家或少数几家专业厂商做大做强,又不至于吸引通用大厂激烈涌入、维持了细分赛道属性。
2)制裁烈度:DUV低于EUV,有利于本土闭环
EUV(极紫外,Extreme Ultraviolet)相关的掩模/空白掩模板已被美国明确纳入EAR 3B001项下管控,出口对华普遍需许可;日本自2023年7月起对23类半导体装备实施许可管理,其中包含与掩模检测、浸没光刻等相关设备。DUV领域虽受供应集中与价格波动影响,但总体政策敏感度显著低于EUV,更利于国内形成材料—工艺—检测的自主可控闭环并逐步爬坡。
3)低成本并购切入,是最佳姿态
聚和材料拟与合作方共同设立SPC,以约3.5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SKE的空白掩模相关业务板块。标的2024年收入仅数百万元且亏损,估值锚主要来自DCF评估与业务协同,因此“低对价拿整包产线与团队”的性价比突出。对国内厂商而言,这种“买到起点 + 叠加CAPEX与良率爬坡”的路径,比零起点攻坚更容易把时间拉短、把不确定性拉低,也更快享受到规模与估值的增量弹性。聚和材料作为材料企业,在量产爬坡/工艺调优/稳定交付方面经验较为丰富,可加速吸收整合、提升良率并缩短导入周期,推动亏损资产尽快盘活。
4)并购整合与闭环基础
拟收购的 SKE 空白掩模板资产自带一定客户验证(高壁垒)与上游 know-how;SKE Blank Mask 产品已通过多家半导体晶圆厂自有产线验证,并经第三方独立掩模板客户验证,且已实现量产销售,业务覆盖韩国、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等地区。韩媒TheElec报道:SK hynix自2023年起已向关联方SK Enpulse采购空白掩模板,其成为韩国境内继S&S Tech之后向芯片厂供货的第二家,佐证下游量产级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