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德化工”)及其全资子公司近期卷入一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将同德化工及其两家全资子公司以及实际控制人张云升一并告上法庭,涉案金额达2022.5万元。

该案将于2025年10月31日在太原市万柏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这起诉讼只是同德化工当前面临的多重挑战中的一环。公司近期债务逾期金额持续攀升,截至9月15日,公司及子公司在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逾期债务本金已增至8181.34万元,加上未付利息,合计达到8320.79万元。
01 诉讼案件细节
根据同德化工发布的公告,这起借款合同纠纷案的原告为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原告的诉讼请求包括判令同德化工偿还借款本金2000万元,以及截至2025年9月11日的利息20.5万元。
同德化工于2024年12月6日与兴业银行签订了《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借款金额2000万元,用途为日常经营周转,借款期限为12个月。
银行为何要在贷款到期前提前“抽贷”?原告在起诉书中指出,原因是“各被告资信状况恶化,其清偿能力明显减弱,且存在其他重大诉讼案件危及原告信贷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同德化工的两家全资子公司——同德爆破和同德科创,以及实际控制人张云升,均为这笔借款提供了连带责任担保。
随着诉讼推进,法院已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法院裁定冻结山西同德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河曲旧县露天煤业有限公司享有的债权2020.5万元,冻结期限为三年。
02 连锁反应显现
同德化工的债务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呈现连锁反应态势。除兴业银行外,多家金融机构也已采取法律手段追讨债务。
9月10日,同德化工公告披露,公司因全资子公司同德科创一笔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被海通恒信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海通租赁要求同德科创立即支付全部剩余租金、利息等款项合计约5547万元,并请求判令母公司同德化工及同德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紧接着的9月16日,同德化工再发公告,称公司及同德科创因租赁纠纷被青岛某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起诉,涉案金额暂计8546万元。
这些诉讼不仅反映了同德化工当前面临的资金压力,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困境。因诉讼纠纷,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和股权已被冻结。
03 业绩持续下滑
同德化工的债务危机背后,是公司业绩的持续下滑。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56亿元,同比下降19.32%;归母净利润1109.1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5.76%。
更为严峻的是,扣非净利润仅为501.31万元,同比下降87.45%,这一数据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减弱。
回顾2024年全年,同德化工业绩已由盈转亏,净亏损达7198.69万元。审计机构对其年报出具了“带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同德化工将业绩下滑归因于多重因素:业务所在区域的原煤产量下滑导致火工品需求萎缩;电力业务因原料瓦斯供应受限,导致产能利用不足,亏损1147万元。
同时,公司为推进“年产6万吨生物全降解塑料(PBAT)及其原料年产24万吨1,4丁二醇(BDO)一体化项目”投入巨大,该项目总预算高达34.79亿元,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
04 应对措施与挑战
面对债务危机,同德化工及地方政府已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公司表示正与金融机构积极协商签署补充协议,争取债务延期偿还、调整还款计划。
忻州市人民政府已组织辖区内各参贷银行及金融机构召开专题会议,协调成立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明确要求银行“不抽贷、不压贷”,为同德化工纾困。
截至9月15日,同德化工和同德科创到期银行贷款均已续作,除融资租赁公司的债务逾期外,没有发生银行逾期债务。
公司管理层也发生变动。8月份,董事长张烘因个人原因辞职,9月11日,公司选举张富铨为新任董事长,临危受命应对当前困境。
同德化工表示,将加强成本控制、应收账款回收等措施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继续加大非主业资产处置力度,努力改善经营状况。
然而,这些措施能否有效化解风险仍存不确定性。公司也提示,债务逾期可能会导致融资能力下降,加剧现金流紧张局面,并可能承担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息等额外费用。
同德化工的案例揭示了部分区域民营企业在扩张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典型困境。截至10月9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云升持有的600万股公司股份已被司法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1.49%。
未来一个月,随着10月17日海通租赁案和10月31日兴业银行案相继开庭审理,同德化工的债务危机将迎来关键节点。法院的判决结果不仅影响公司短期偿债压力,更将关系到市场信心的恢复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