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越需要动力,广州与佛山就越应该向同城化寻求支撑。
还有两周,就是广佛地铁首段通车15周年的日子。2010年11月3日,全国首条跨城地铁把广佛连为一体,激昂前行中的广佛同城化因此赢得全国关注。
十五年间,全国城市在区域竞争中你追我赶,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景象。在此期间,广佛两市的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虽各自历经多次调整,但同城化始终是两市的共同坚守。
十五年间,广佛经济总量不断跃升,跨城地铁早已不止一条,日均跨城通勤人口已达37.5万人。从全国首创的跨城地铁,到不断推进的规划对接、政务互通与环境共治,万亿级城市间的高水平合作为两市集聚了大量优质要素。俯瞰大湾区,广佛确实无愧“极点”之名。
当前,“十五五”在即,区域格局正迎来新一轮重塑。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深化,成渝双城经济圈能级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佛也被赋予更高期待,亟需在已有成就基础上,开启新一轮的深化提升。
审视未来,必须清醒地看到,广佛同城仍有提升空间。比起广佛地铁等“全国首创”,近些年广佛同城化中引发全国瞩目的首创式举措有所减少。翻开两市此前制定的《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其中不少涉及改革“深水区”的设想,尚未完全落地。
新的提升恰逢其时。今年8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发展壮大现代化都市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同城化发展,建立健全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促进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从全国来看,广佛应该有这样的自觉: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上,广佛同城的新篇章,不仅仅关乎通勤的便捷或经济的增量,更是一次对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回应。这不仅是两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中国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探索路径、提供范式的责任担当。
放眼未来,交通网络的再升级、区域融合的再深入、产业合作的再升级,都将为同城化提供新机遇。但根本上,两地唯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动真格,以更大格局打破无形壁垒,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配置与战略联动。
新的前景,既源于多年合作积累的坚实基础,也来自于面对新形势共同开拓的热情、决心与智慧。它不在远方,就在脚下这片紧密相连的土地上,亟待两地以更大胆识打破界限,在共创未来的实际行动中将其兑现。
当“双城记”不断向“一盘棋”演进,广佛同城的价值便超越了地域限制。届时,它的每一次成功探索,都不仅是为自身发展赋能,也将为中国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供一个鲜活的“广佛范式”。
(来源:南方+ 作者: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