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详解:金龙羽固态电池布局

时间:2025年10月20日 16:16

(来源:SMM新能源)

要点金龙羽固态电池业务由金龙羽新能源(惠东)有限公司进行推进,该公司由金龙羽控股子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于2025年2月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2025年4月,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固态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线,其中建设投资8.7亿元,流动资金3.3亿元。项目用地面积79561.2平方米,建设周期预计不超过三年。

作为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固态电池概念股”,金龙羽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固态电池业务上的每一次动向都牵动市场神经。本文旨在系统性地梳理其业务布局、技术进展、核心优势与潜在风险,为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提供一份客观、专业的评估。

一、战略布局与组织架构

金龙羽的固态电池业务主要由其子公司体系承载。为推进该业务的产业化,金龙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于2025年2月专门成立了金龙羽新能源(惠东)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这一举措明确了其固态电池业务的运营主体,并为其后续的大规模资本投入铺平了道路。

在产能规划上,公司于2025年4月宣布,计划投资12亿元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固态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线。项目用地面积约7.96万平方米,建设周期预计不超过三年。这表明公司的战略已从实验室研发,正式迈向规模化生产的准备阶段。

二、技术路线与研发进展

金龙羽采取了“近期突破半固态,长期攻坚全固态”的务实技术路径。

1.当前重点:聚合物半固态电池

技术定位:并非“零液体”的全固态电池,而是采用凝胶态/固液复合的聚合物电解质,显著减少了液态电解质的比例。

优势:相较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在安全性(减少漏液、燃烧风险)和能量密度上均有明显提升。

现状:根据公司公告,目前正处于中试阶段。这意味着公司已在小规模试验生产线上进行工艺验证、稳定性测试和成本评估,为最终的规模化量产做准备。

2.长期目标:氧化物体系全固态电池

公司将氧化物电解质体系视为实现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终极目标的长期研发方向。然而,该技术路线在界面阻抗控制和规模化制造方面仍面临全球性难题。氧化物固态电池路线是几大固态电池路线之一。

三、核心技术力量与材料突破

金龙羽的研发核心在于与重庆大学李新禄教授团队的深度合作。公司已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研发团队,并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形成了覆盖固态电解质、硅碳负极、富锂锰基正极等关键材料的完整技术链条。

其具体技术成果令人瞩目:正极+电解质等

1、正极材料:自主研发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适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能量密度较传统三元材料提升30%以上,成本却降低15%-20%,兼具性能与成本优势。

2、电解质材料:采用低成本干法工艺制备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完成客户送样评测,在产业化成本控制上展现出潜力。

3、知识产权:目前,金龙羽已拥有多项固态电池相关授权发明专利,覆盖电解质、负极、正极等核心技术,构建了初步的知识产权壁垒。

(金龙羽固态电池专利汇总)

四、发展历程与关键节点(主要来自于2025年半年报)

1、于2021年8月11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临时)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子公司惠州市金龙羽电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重庆锦添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共同开发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及产业化的框架协议〉的议案》,子公司拟在五年内投入不超过三亿元人民币与锦添翼共同进行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并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

2、研发投入4000多万,同比增速157.83%,主要系固态电池项目研发投入增长所致。在建工程费用8000多万,主要系公司固态电池项目厂房、设备投入增加所致。

3、布局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产业的风险:国内固态电池行业仍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大规模量产尚未实现。若产业化、商用化进程延迟,行业标准调整,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革,下游客户拓展不达预期,可能影响公司建设项目的产能利用率,导致研发及建设投入无法收回或项目收益未能达到预期。公司分阶段进行投资支出,密切关注资产负债情况;储备多项技术路线,以国家政策和标准为引导,市场需求为导向,分阶段推进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

4、公司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1)电芯方面,半固态系列电池已通过了客户检测,并获得客户订单。

(2)电解质方面,确定了多种电解质体系的应用方案和全固态电解质材料合成工艺路线。开发了低成本干法工艺制备的电解质产品。氧化物电解质产品已完成多家客户送样及评测,且通过了客户检测。

(3)隔膜方面,完成了多种材料体系、结构的涂层开发,开发了低成本、高耐热隔膜产品。离子导体膜产品已完成多家客户送样及评测,且通过了客户检测。

(4)负极方面,完成了硅基负极材料的生产工艺验证,采用自研硅基负极材料进行了软包电池性能验证,性能满足内部要求,已完成多家客户送样及评测,且通过了客户检测。

(5)正极方面,进行了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百公斤级合成制备工艺,其性能符合团体标准 T/CIAPS0029-2023 的要求,并进行了软包电池性能验证,其性能结果满足内部测试要求,并进行了合成降本工艺开发。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了材料性能优化并持续对客户送样测试。

公司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业务虽然目前已有订单,但暂未形成长期稳定收入,对公司整体业绩暂不构成重大影响。

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项目亦存在产业化、商用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SMM认为,金龙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具有明确的战略性和较强的执行力,尤其在关键材料研发上已取得不俗的实验室成果,使其在A股市场获得了独特定位。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技术仍处于产业化的早期阶段。聚合物半固态电池是中试重点,而全固态电池仍是长远目标。面对全球同行共同面临的技术瓶颈和产业化难题,金龙羽能否成功跨越从“样品”到“商品”的鸿沟,最终取决于其中试成果的稳定性、客户的验证进展以及大规模生产后的降本能力。

量产和应用,才是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标志。对于市场而言,应更关注其实质性的产业化里程碑(如获得头部客户订单、完成产线建设并投产等),而非停留在概念层面,从而做出更为理性的判断。

据SMM预测,到2028年全固态电池出货量13.5GWh,半固态电池出货量160GWh。到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量2800GWh左右,其中2024年到2030年电动车所需的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1%左右,储能所需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7%左右,消费电子所需的锂电池的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 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的渗透率在0.1%左右,预计2030年全固态电池渗透率有望达到4%左右,2035年全球固态电池的渗透率或将逼近10%。

附金龙羽简介

金龙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名称“金龙羽”,股票代码“002882”),主营电线电缆,自2017年进入资本市场后,对新能源产业进行了布局,2021年8月成立重庆研发中心,研究开发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为进一步推动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项目的产业化,在2024年初设立控股子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简称“金龙羽新能源”)总部位于深圳。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公司核心团队具有多年固态电池研究基础和技术实力,现有60余名研发人员,其中研究生近30%。公司硬件设施完善,研发中心配备了国内外先进实验及分析检测设备,可实现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材料开发、固态电芯单体及Pack系统开发等多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金龙羽新能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以固态电解质为核心,研发并拟生产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他相关关键材料,并提供半固态电芯、固态电芯、电芯关键材料以及产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致力于满足市场对于高安全、高性能锂电池的发展需求。(来源:金龙羽官网)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