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展商预告 | 昭衍邀您相约IGC2025 第十届细胞及衍生物研发与产业化大会

时间:2025年10月20日 19:30

(来源:商图药讯)

IGC 2025第十届细胞及衍生物研发与产业化大会将于10月30-31日广州朗豪酒店盛大启幕。本届大会依托大湾区政策高地,设置主会场与四大专场,汇聚华西乐城、香雪、百吉、达博、华润、冠昊、科弈、北科、科兴、来恩、天科雅、乾晖、艾尔普、熙帝、瑞臻、思珀、艾一、埃秀马60+顶尖科研机构专家、龙头企业掌舵人及投资机构合伙人,共拓体内免疫细胞治疗、MSC/iPSC干细胞治疗、外泌体治疗及抗衰医美等前沿赛道。

昭衍新药演讲预告

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将亮相A03展位

诚挚邀请业界同仁莅临展台交流,

共同探讨最新科研成果,助力细胞产业繁荣发展!

昭衍新药公司介绍

昭衍新药(股份代码:603127.SH/6127.HK)是中国最早从事药物非临床评价的CRO企业,1995年成立至今,已拥有近3000人的专业技术团队。昭衍新药拥有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CNAS/ILAC-MRA认证),具备中国NMPA、美国FDA、经合组织OECD、韩国MFDS、日本PMDA的GLP资质以及国际AAALAC(动物福利)认证资质,评价资料满足全球药品注册要求。可以向客户提供非临床药理毒理学研究及评价,特别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药物警戒等一站式服务;还可以提供兽药、农药及医疗器械评价等服务项目。在北京、苏州、重庆、广州、上海、梧州、南宁、云南以及美国加州、波士顿设有子公司。 昭衍秉承“服务药物创新,专注于药物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评价和监测”的宗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呵护人类健康!

昭衍新药产品/技术介绍

- AAV载体药物的非临床药代研究:设计思路与实践要点 -

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凭借其低免疫原性、持续的基因表达能力和广泛的组织靶向性,已成为基因治疗领域的“明星载体”。截至2025年,全球已有多款AAV载体药物获批上市,涵盖遗传性失明、脊髓性肌萎缩症等罕见病领域。然而,AAV载体的特殊生物学特性——如衣壳介导的细胞靶向、核内基因组整合倾向、长期滞留效应等——使其非临床药代动力学(PK)分析与传统小分子或蛋白药物存在显著差异。

非临床药代研究是AAV载体药物临床转化的关键环节,不仅需揭示载体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规律,更要为临床剂量设计、给药途径优化、安全性评估提供核心数据支撑。本文将系统阐述AAV载体药物非临床药代研究的设计思路与实践要点,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注要点

与传统药物不同,AAV载体的药代行为需同时关注“载体本身”和“其介导的外源基因表达产物”两个层面,二者共同构成药代研究的核心内容。

  • 载体层面(AAV病毒):需监测病毒在血液、组织中的浓度变化,包括总病毒(如通过qPCR检测病毒基因组拷贝数)和具有感染活性的病毒(如通过滴度测定或功能性检测)。这一层面的分析可揭示载体的体内转运效率、组织靶向性和清除速率。

  • 表达产物层面(蛋白/mRNA):需检测外源基因在目标组织和非目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如mRNA转录量、蛋白含量)及表达持续时间。这一层面直接关联药物的疗效机制,也是评估“剂量-效应关系”的关键依据。

     核心原则:AAV载体的“载体PK”是“表达产物PK”的基础,而“表达产     物PK”直接决定疗效。因此,非临床药代设计需将二者结合,形成“载体      命运-基因表达-生物学效应”的完整链条。

设计思路

AAV载体非临床药代分析的设计需围绕“动物模型选择”“试验设计要点”“样本与检测方法”三大维度展开,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临床转化价值。

1. 动物模型选择

动物模型的选择需兼顾“载体组织噬性的匹配度”“疾病模型的相关性”和“实验的可操作性”,常用模型包括以下几类:

模型类型

优势

适用场景

小鼠模型

繁殖周期短、成本低、基因编辑工具成熟,可构建疾病同源模型

评估表达持续时间、探索剂量范围

大鼠模型

体型较大,样本采集量充足,生理指标更接近非人灵长类

药代动力学参数精准测定、重复给药毒性研究

非人灵长类模型(食蟹猴/恒河猴)

免疫系统和器官生理与人类高度相似,载体组织噬性更接近临床

临床前关键药代研究、免疫原性评估、长期安全性研究

疾病模型(如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模拟临床疾病状态,可同时评估药代与疗效

针对特定疾病的载体优化、疗效-药代关联分析

2. 试验设计要点

AAV载体的非临床药代实验需合理设计剂量组、时间点和观察指标,聚焦“剂量-时间-效应”关联,全面揭示药代规律并支持临床转化。

  • 剂量组设计:药代研究通常设置单剂量组,剂量依赖性(如载体浓度、表达产物水平与剂量的线性/非线性关系)可伴随毒理研究进行,通常设置2-3个剂量组,如低、中、高剂量)。同时,需设置空白对照组(未给药),以观测脱落的感染活性及表达产物的基线水平。

  • 时间点设计需兼顾“短期动力学”和“长期持续性”:

  • 短期时间点给药后0.5-72h,重点监测载体的血液清除速率和组织分布速度;

  • 长期时间点:给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甚至1年,评估载体的长期滞留和表达产物的持续时间(AAV载体介导的表达通常可维持数年,长期监测至关重要)。

  • PK参数计算:基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使用药代动力学软件(如WinNonlin)计算关键参数,包括: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反映载体进入血液/组织的速度和峰值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反映载体在体内的总暴露量。

3. 样本与检测方法

AAV载体的药代研究需根据“载体”和“表达产物”的不同特性,选择合适的样本类型和检测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样本类型选择

  • 血液样本包括全血、血清、血浆,用于监测载体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系统暴露(Cmax、AUC)半衰期(t/)、清除率(CL)PK参数

  • 组织样本包括目标器官(如肝脏、视网膜、脑组织等)和非目标器官(如心脏、肾脏、肺脏等),用于评估载体的组织分布差异和蓄积情况,是判断靶向性的核心依据。

  • 脱落样本:如尿液、粪便,用于分析载体的脱落情况(需评估脱落持续时间,如存在脱落风险,需继续评估脱落病毒的感染活性)。

(2)检测技术要点

载体检测技术

  • qPCR/dPCR:最常用方法,通过检测病毒基因组拷贝数(GC)定量总病毒颗粒数,需注意考察方法的特异性(如引物设计需特异性靶向载体基因组)。

  •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载体衣壳蛋白(如VP1/VP2/VP3),可区分完整病毒颗粒与降解片段,但灵敏度较低,适用于高浓度样本。

  • 感染性滴度测定:通过细胞病变效应或荧光报告基因表达定量活性病毒颗粒,反映载体的实际感染能力,是关联疗效的重要指标。

表达产物检测技术

  • RT-qPCR检测外源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反映基因表达的早期阶段,需设置内参基因(如GAPDH)校正,或构建RNA标准品。

  • ELISA/LC-MS检测外源蛋白的含量,ELISA适用于抗体类或可溶性蛋白,LC-MS适用于小分子肽或难以制备抗体的蛋白,灵敏度可达ng/mL级别。

  • 免疫组化(IHC:定位外源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部位,直观反映靶向性和细胞特异性。

总结

AAV载体药物的非临床药代研究需跳出传统药物的思维框架,聚焦“载体-表达产物”双重维度,通过合理的模型选择、精准的检测技术和科学的实验设计,揭示其独特的药代规律。只有将药代数据与疗效、安全性数据深度整合,才能真正推动AAV载体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IGC广州站重磅嘉宾阵容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