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408)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为其向招商银行太原分行申请的融资业务提供了4550万元的保证担保。这已是宏安焦化年内多次为母公司提供担保。

此次担保是为现有已提供担保的主债权办理续贷而继续提供的担保。截至公告披露日,宏安焦化已实际为安泰集团提供的借款本金担保余额达3.244亿元。
安泰集团近期股价出现异动,自10月9日以来涨幅达44.69%,其中10月16日、17日和2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公司不得不在同日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经营风险。
01 担保细节分析
根据公告,此次担保金额为4550万元,借款期限为36个月,担保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范围覆盖主合同项下债务人的全部债务,包括贷款本金、利息、罚息及实现债权的相关费用。
此次担保没有反担保措施。安泰集团解释,担保是为满足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之融资需求,且风险可控。
本次担保事项已在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获得授权,无需另行召开董事会及股东会审议。这反映出安泰集团子公司为母公司提供担保已成为常态化操作。
子公司为母公司担保的背后,是安泰集团整体面临的资金压力。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为关联方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提供的担保余额仍高达25.58亿元。
02 担保双方关系
安泰集团与宏安焦化有着密切的股权关系。宏安焦化是安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3年7月29日,注册资本100,680万元,法定代表人李猛,实际控制人为李安民。
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焦炭、焦炭副产品、热轧H型钢和电力的生产与销售。员工人数为2147人,参股8家子公司。
安泰集团近年业绩不佳。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半年度,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78亿元、-3.35亿元、-0.93亿元。业绩连续亏损反映出公司主营的钢铁焦化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子公司宏安焦化的经营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公司经审计的总资产为123,217.44万元,净资产为44,500.79万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22,574.33万元,净利润-24,135.64万元。
03 安泰集团担保风险全览
安泰集团的担保问题不止于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担保。截至2025年10月2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为关联方提供的担保余额为25.58亿元,公司控股子公司为母公司提供担保的余额为3.25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目前存在对外担保逾期金额4亿元,系为关联方新泰钢铁的融资业务提供的最高额4亿元保证担保。这一逾期担保已成为公司的潜在财务负担。
安泰集团担保风险高企,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为关联方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的余额占公司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高达169.07%。这一比例远超行业警戒线,反映出公司担保风险高度集中。
大股东股权质押问题也不容忽视。公司控股股东李安民将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317,807,116股已全部质押,为新泰钢铁的融资业务提供质押担保。这意味着大股东也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
04 行业背景与经营挑战
安泰集团面临的困境部分源于行业整体形势。近年来,钢铁焦化行业持续低迷,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导致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不确定。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为18.06亿元,同比下降31.57%。受焦炭与型钢产品销量减少、销售价格下降综合影响,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52.18万元,同比下降58.73%。这主要是报告期内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幅大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的减幅所致。
安泰集团在公告中坦言,“未来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存在不确定性”。这一表述反映出公司对行业前景持谨慎态度,也提示投资者注意公司经营风险。
05 近期重要动态与市场反应
安泰集团近期股价出现显著波动。公司股票自2025年10月9日至今涨幅达44.69%,其中10月16日、10月17日、10月2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这一异常波动引发监管关注。公司已于10月18日披露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告显示,10月20日公司股票交易换手率达到28.07%,交易风险凸显。
公司董事会确认,目前生产经营正常,外部经营环境也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但市场对公司股价大幅上涨的合理性存在疑虑。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安泰集团正在积极调整担保结构,减少关联担保风险。公司在2024年已开始着手减少对新泰钢铁的担保额度,截至2023年末,公司为新泰钢铁提供的担保余额为28.68亿元,较2020年末关联担保余额减少10.68亿元。
随着担保网络越织越密,安泰集团的资金链也将面临更大考验。在股价异动的背后,是投资者对于公司能否在行业逆风中破局的深切关注。
对于安泰集团而言,如何优化担保结构、降低关联交易风险、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将是未来需要直面和解决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