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时报记者张萌 卢梦雪 北京报道
在上半年资本充足指标出现下降后,长沙银行再度启动资本补充计划。
日前,该行已获得湖南金融监管局批复,获准发行不超过120亿元的资本工具,品种为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即“二永债”。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年内商业银行共发行“二永债”1.26万亿元,同期赎回规模超过9700亿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监管要求趋严与银行净息差收窄背景下,中小银行通过利润留存进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的能力减弱,而发行“二永债”是当前环境下满足资本补充需求较为现实和高效的选择,能有效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长沙银行再启资本补充计划
10月18日,长沙银行发布公告称,已获湖南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其发行不超过120亿元的资本工具,品种为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该行可在批准额度内,自主决定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并于批准后的24个月内完成发行。
“补血”背后,是业务扩张带来的资本消耗压力。
2023年,长沙银行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该行在年报中表示,“提前两年迎来上一轮十年战略的完美收官”。但伴随规模扩张,资本消耗也相应加大,其当年多项资本充足指标较上年有所下降。
此后,长沙银行多次启动资本补充举措。2024年8月,其获批发行不超过50亿元的资本工具;同年10月,其在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三项议案,涉及拟发行二级资本债券8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40亿元及非资本类金融债券360亿元,合计规模达480亿元。
联合资信在该行的评级报告中指出,2024年,长沙银行主要通过利润留存、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方式补充资本。尽管业务增速较快对资本产生一定消耗,但得益于内外源性资本的有效补充,其资本充足率指标均有所上升,资本保持充足水平。
然而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长沙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73%、11.3%和13.6%,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39、0.51和0.6个百分点,资本补充的迫切性再次凸显。
“长沙银行此次发行主要目的在于有效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与二级资本,以切实满足日趋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并进一步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他认为,此次资本补充将直接提升长沙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潜在不良资产的消化提供更厚的“安全垫”,从而助力其资产质量保持稳健。同时,充裕的资本也将为其信贷业务扩张与重点领域布局提供坚实支撑,对优化业务结构、把握区域发展机遇具有关键意义,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年内“二永债”发行规模已达1.26万亿元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二永债”补充资本的步伐加快。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年内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已达1.26万亿元。仅第三季度,就有22家中小银行加入发债“补血”行列,合计发行规模超700亿元。
记者注意到,中小银行新发“二永债”利率普遍在2.1%至2.9%之间。较低者如顺德农商行发行的“25顺德农商二级资本债01”实际发行总额45亿元,票面利率为2.1%;较高者如泸州银行发行的“25泸州银行二级资本债01”实际发行总额18亿元,票面利率为2.95%。
这一利率水平与五年前相比已大幅下降。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称,利率下行是银行赎回旧债发行新债的动力之一。以泸州银行为例,该行今年10月宣布赎回的“20泸州银行二级02”票面利率为4.8%,而其新发债券利率已降至2.95%。
对此,武泽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进行资本补充,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性与成本效益。这类资本工具不立即摊薄股东权益,发行门槛相对上市、定增等权益类融资更低,审批流程也更贴合中小银行的实际需求。它们能分别有效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
“此外,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环境下,此类工具发行成本可控,为众多中小银行提供了一条可负担、可持续的外源性‘补血’途径,有效支撑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武泽伟表示。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提到,监管层近年来持续优化审批机制,鼓励中小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补充资本,以提升其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从内外因素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仍面临多重挑战。武泽伟进一步分析称:一方面,部分银行盈利能力偏弱,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不足,制约了资本的自我再生;另一方面,受区域经济结构差异和个别信用风险事件影响,部分中小银行市场认可度较低,导致资本工具发行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同时,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中小银行相关资本工具的接受度趋于谨慎。而日益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也对中小银行的资本管理与补充能力形成长期压力,构成系统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