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热土 “宿”造未来
——上证报组织上市公司优强企业考察团走进宿州
◎记者 刘一枫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一场汇聚八方来客的投资对接活动近日在安徽宿州举行。
“此去淮南第一州”是宋代文人苏轼对宿州的评价。古时的宿州文化底蕴深厚,白居易、苏东坡、李白、韩愈等历史名家均曾寓居于此,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千古名句;现今的宿州位处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区域,下辖四县一区和7个省级开发区,区位交通便捷、特色资源丰富。
一组数据映衬出新时代下现代化“新宿州”向全国百强市冲刺的决心:2025年上半年,宿州地区生产总值1289.1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8%、进出口总额增长32%,增速均居安徽省第1位。从产业发展来看,医药化工、轻纺鞋服、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基础扎实,户外经济、宠物经济、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加速培育。
10月18日至19日,上海证券报社组织近40家上市公司、优强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的高管赴宿州考察调研,并举办上市公司优强企业考察团座谈交流会。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任东主持座谈交流会。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安徽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秋淮,宿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祖钧公,宿州市政府秘书长李荣权等参加座谈交流。
“心灵归宿、幸福之州”,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本次来访对宿州的城市IP和安徽皖北城市圈的转型发展及产业招商具体政策有了深刻认识,不少企业与宿州当下重点发展的“5512”工程(五大主导产业、五大传统产业、十二大特色产业集群)高度契合,希望通过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深入交流,共谋未来发展机遇。
“宿事速办”:当好企业“服务员”
近年来,宿州加快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指皖苏鲁豫交汇区域新兴中心城市,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长三角数字经济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升级、项目招引,统筹推进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皖北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十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已达2800亿元,十二大特色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
为切实感受宿州转型发展的创新成果,考察团一行先后前往宿州城市规划馆、宿州经开区规划展览馆、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简称“佳力奇”)、安徽可祺服装有限公司、安徽紫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紫金新材料”)、宿州新汴河景区等地参观考察;宿州经开区、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宿州高新区在座谈交流会上做招商推介。
任东对考察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宿州作为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北桥头堡”,具备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布局清晰、要素成本较低、营商环境优良等多重优势,是一片充满潜力、值得深耕的投资兴业热土。
“宿州将秉持‘宿事速办’理念,当好企业‘服务员’,全力为企业家集聚最优资源、打造最优环境、提供最优服务,努力做到企业家在宿‘办事不求人、万事不求人’。”任东表示,希望考察团各企业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宠物经济等领域与宿州加强沟通交流、谋求更多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建产业生态。
叶国标表示,自今年8月以来,上证报三次组织企业家来安徽考察,安徽的亲商、护商、爱商、重商情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企业家朋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宿州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充满发展机遇的城市,作为新华社直属机构和中国资本市场权威主流媒体,上证报将充分发挥在新闻报道、信息披露、产业智库和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为地方政府及资本市场参与主体提供专业高效的支持和服务,助力宿州从“潜力股”变身“绩优股”、从果海粮仓迈向产业高地。
李秋淮对考察团一行专程赴宿州考察致以感谢。他表示,宿州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更兼具日新月异的城市活力,而宿州市对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正是吸引企业前来考察的关键所在。当前正值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的重要阶段,企业家的到访恰逢其时。他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对接,精准找到合作契合点,携手实现互利共赢。安徽省驻沪办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推动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助力双方合作结出丰硕成果。
双向赋能:为家乡发展“代言”
在本次来访的考察团一行中,不乏宿州籍企业家代表。他们心系家乡,诚挚邀请来访嘉宾关注宿州、投资宿州,同时,期待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与家乡达成更深层次合作。
专注于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佳力奇是宿州首家本土上市公司,佳力奇董事长路强向与会嘉宾分享企业自2012年入驻宿州高新区及2015年企业投产以来的发展历程,他切实感受到,宿州优越的营商环境是本土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最初的‘缺资金、缺人才、缺方向’到2024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9年时间,宿州市政府及宿州高新区管委会提供了包括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引进人才、协调资金等‘保姆式’服务。尤其在关键时期的及时支持,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路强表示,正是缘于对宿州的充分信任,佳力奇有信心在当前环境下积极拓展新赛道、布局新产业、抢占新机遇。
海利生物总经理韩本毅是土生土长的宿州人。作为宿州籍企业家,此次随考察团回到家乡,韩本毅深刻感受到宿州在产业发展、城市面貌等方面的明显进步,尤其对佳力奇、紫金新材料等本土培育的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印象深刻。
韩本毅介绍,海利生物作为沪市主板上市公司,正在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已从传统“动保”疫苗向体外诊断试剂、口腔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领域拓展,“希望依托上市公司平台优势,通过并购重组参与宿州生物医药园、砀山医疗器械园区等载体建设,投资有前景的本地项目,助力家乡产业转型升级”。
同为宿州人的北京琨山资本集团董事长武良山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他表示,在考察期间深度思考了关于宿州的文旅项目和夜游场景,拟结合考察团相关企业在文旅方面的优势,将宿州书画之乡、皇藏峪风景区的青檀树古树森林等文化、自然资源利用起来,通过数字科技手段打造城市核心IP。
“宿州急需发展产业,还需大家共同助力。在后续产业对接中,如有合适落地项目,琨山资本将积极参与股权投资,帮助家乡解决融资难题。”武良山说。
长效对接:意向浓 合作近
经过深入考察交流,多家企业表示,宿州的重点产业与自身发展领域契合度较高,希望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并表达了明确的合作意向,涉及生物医药、数字文旅、智能算力、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罗曼股份副总裁邓云山在座谈交流会上表示,罗曼股份现已形成城市照明、数字文旅、数字能源、算力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在城市景观提升、文旅业态创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邓云山对未来与宿州开展务实合作充满信心。
“公司的代表项目包括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灯光、陆家嘴夜景及每年进博会期间举办的黄浦江数字光影秀等,在提升城市形象、激活商业氛围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邓云山说,“宿州丰富的历史文化IP具备深度开发潜力,结合城市优良的基础配套设施,可通过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赋能本地文旅产业升级。此外,在算力领域公司已布局长三角智算中心,可为政务云平台、金融机构等提供算力基础设施支持。”
双达股份副总经理丁恒标对宿州经开区布局的氢能产业十分关注。据介绍,宿州将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作为“5512”五大主导产业的重点方向,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能源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的目标。当前,宿州经开区总投资20亿元的大盘氢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主体部分已完成80%,预计将于2026年6月建成投产。
丁恒标表示,双达股份在能源装备领域积累深厚,在新能源装备制造方面具备技术优势,可为宿州氢能项目提供配套支持与服务,“公司已成功研发熔盐储能系统,希望与宿州电厂储能项目开展深度对接,期待与宿州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开区坚持‘基础先行、配套同步’的工作思路,建设用地已实现‘七通一平’,在供电方面实现双电源保障。”宿州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少兴在座谈交流会上介绍。
针对园区的产业和相关政策推介,不少来访企业家表现出浓厚兴趣。
纽沃德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专注于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保温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该材料广泛应用于医药、服装、军工、电子、石油石化、钢铁五金及建筑等行业,公司当前已与复星医药、齐鲁制药、比亚迪、华为等公司达成合作,民用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气凝胶材料可帮助企业节能20%至30%,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提高产品竞争力。”公司董事长潘长铭表示,通过本次考察,希望将气凝胶材料应用于当地的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服装加工等产业。同时,公司计划进一步了解宿州产业园区的具体情况,不排除未来在宿州进行产业布局的可能性。
“务实、高效、亲和。”多数来访企业家认为,无论是短时间内制作分发的“来宿考察活动手册”,还是定向考察点有针对性的详细介绍,抑或是政府相关负责人的全程陪同交流,细节之处彰显出宿州对待招商工作的态度与诚意。这座兼具千年文脉与创新活力的皖北城市,正以开放之态拥抱产业资本,在皖北振兴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中加速崛起,成为更多企业布局发展的“优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