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材料研习社)
10月21日,宇树科技IPO辅导机构中信证券近期提交《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第一期)》。报告显示,宇树科技已通过2025年第五次临时股东会审议,决定更名为 “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前正办理工商登记变更程序;辅导阶段,辅导工作小组与宇树科技管理层合作,结合行业趋势、企业竞争优势及发展规划,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展开论证,以确保项目契合公司战略;下一阶段,辅导工作将围绕全面尽职调查推进,涵盖公司治理、规范运作、财务信息及经营模式等方面梳理,并持续关注公司重大变化。

结合此前信息,宇树科技于7月完成IPO辅导备案,计划2025年10-12 月提交 IPO申请,若进展顺利,预计 2026 年上半年登陆资本市场。随着其上市进程推进,参股方收益预期受市场关注,金发科技的间接持股情况值得具体分析。
分析收益前,需先明确金发科技对宇树科技的实际持股规模。在9月1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金发科技透露了公司在宇树机器人的持股情况:
公司通过金石成长基金间接持股宇树科技。根据《金石成长基金 2025 年半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所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金石成长基金的认缴规模为 440,963.95 元,公司在金石成长基金的认缴份额为 6.80%(上述比例随着基金实际运营的认缴规模变化而变化);工商信息显示,金石成长基金对宇树科技的持股比例为4.77%。综上,公司对宇树科技穿透持股0.32%。
股权收益取决于宇树科技上市后的估值及金发科技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结合现有信息可从以下维度展开测算。
1. 宇树科技估值参考维度,当前宇树科技估值可参考三类公开信息:
C 轮融资估值:2025年6月完成C轮融资后,公司投后估值为120亿元,该数据由参与投资的机构确认;
Pre-IPO 轮估值:据10月21日相关信息,宇树科技以 60 亿美元(约合 432 亿元人民币)估值完成 Pre-IPO 轮融资,资金拟用于年产 1 万台超级工厂建设,工厂计划 2026 年二季度投产,目标实现 150 亿元产值;
财务数据对应估值:公开财务数据显示,宇树科技 2024 年营收 38 亿元,净利率 18%,对应净利润约 6.84 亿元;2025 年人形机器人订单增速及战略框架协议规模显示其净利润有望进一步增长。参考 A 股机器人行业 50-80 倍 PE 估值水平,以 2024 年净利润计算,其合理估值区间约为 342-547 亿元,与 Pre-IPO 轮估值范围基本一致。
综合来看,400-450亿元可作为宇树科技上市后估值的参考区间。
2. 收益规模测算与约束,以金发科技0.32%持股比例为基础,结合不同估值场景及初始成本假设(假设初始投资对应宇树科技估值 100 亿元),收益测算如下:
保守场景(估值120亿元):股权增值约(120-100)×0.32%=0.064 亿元;
中性场景(估值432亿元):股权增值约(432-100)×0.32%≈1.062 亿元;
乐观场景(估值547亿元):股权增值约(547-100)×0.32%≈1.43 亿元。
需注意,上述测算未扣除基金管理费(通常年度费率约2%)、业绩分成(一般退出时计提20%左右)及企业所得税等成本,实际收益将低于测算值。对比金发科技2024年12.6亿元归母净利润(据半年报数据推算),即便乐观场景下,股权增值收益占其年度净利润比例不足12%,对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此外,收益兑现存在周期约束:宇树科技作为初创科技企业,股东持股锁定期预计为12-36个月;金石成长基金作为专业投资机构,退出需结合基金存续期、投资组合平衡等因素,相关收益难以在上市后即时兑现,预计需至2027年后逐步实现。
从业务关联角度看,金发科技与宇树科技存在供应链合作关系,这一关联的价值需结合双方业务属性分析。
金发科技核心业务涵盖改性塑料、PEEK等高性能材料,其中 PEEK 材料具备轻量化(可使部件减重 40%)、高强度、耐磨损等特性,符合人形机器人关节、机身等核心部件对材料的需求,且能帮助降低机器人30%综合成本。目前,金发科技已针对宇树科技产品需求组建专项研发团队,开展定制化材料开发,部分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
“材料供应商+间接股东” 的双重身份,形成了一定业务协同:一方面,股权关联有助于双方深化合作,金发科技可依托此关系争取宇树科技量产后的材料采购订单——据宇树科技规划,2026 年超级工厂投产后,仅该工厂的材料需求就可能为金发科技带来营收增量;另一方面,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产品研发需求,也为金发科技高性能材料提供了应用场景,可助力其材料研发更贴合市场需求。2025 年上半年,金发科技营业收入316.36 亿元,同比增长35.50%,新兴领域材料需求对其营收增长存在一定支撑作用。
以上估值只是基于公开信息的推测,仅作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作投资依据
资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