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风芒能源)
北风展作为洞察行业冷暖的“风向标”与“晴雨表”,历来是前沿技术的演武场与重磅新品的集中检阅场。
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期间,9大整机商依旧选择在此关键节点推出其重磅新品。值得注意的是,据「风芒能源」观察,与此前的全面押注“大容量、大叶片、快迭代”的路径相比,整机商推新思路明显转向。
伴随“136号文”落地,新能源行业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变,从“保发电”到“创价值”的运营逻辑的不仅颠覆了新能源资产价值,更重构了技术逻辑。对于整机商而言,容量竞速、尺寸迭代早已不合时宜,2025年的北风展,是基于机组高可靠的智能化比拼,是基于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对决,更是非电拓展之下,风光氢储应用的战略比拼。
相比过去3年,整机商新品推出数量和迭代速度明显下降。2025年,除明阳智能通过“双风轮”的结构创新让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提升至50MW的新阶段外,整机商新品最大尺寸参数企稳,风机尺寸的竞争已进入“平台期”。
整机商不再一味“求大、求快”,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可靠性的价值强调以及通过AI赋能,实现的价值升维。

除了新品外,风芒能源还统计了各家今年主推机型。

整机商“推新”详情见下:
01
金风科技
新一代Ultra系列产品
新一代Ultra系列产品覆盖海陆全场景,新发布10.5MW-11.1MW容量机型,并推出适配远海低风速市场的GWH266-14MW机型。
陆上机型设计寿命延长至25年,海上机型延长至30年。经测算,寿命升级可等效为项目年发电小时数提升129-206小时,每千瓦投资成本降低279-361元。
GWH204-Ultra系列机型较同功率242米叶轮机组发电性能提升2%,电力交易高价值时段发电提升3%以上,功率曲线仿测准确度提升5%以上。GWH266-14MW机型凭小叶轮设计,尾流损失较同功率大叶轮机型降低5%-6%,发电量与同功率300米叶轮机组持平。
综合测算,新产品叶片制造工时下降10%,运输通过率提升50%,塔架重量、吊装成本分别降低10%、20%,综合降低客户长期资本投入(Capex)达7%。
依托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高电价时段多发电、低电价时段降容延寿的智能发电模式,提升项目收益率2%-2.5%;同时其依托构网型技术,融合风光储系统解决方案后,可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绿洲能碳管理平台”能源调度产品
通过AI赋能帮助用户、园区在提升用电绿色度的同时,降低用能成本。该平台的低碳产品认证体系,帮助用户发现并兑现每一度绿电的碳减排价值,为以高载能企业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助力。
“一站式+科技运维”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整合智慧运维、L3级无人化、风机系统级技术、AI+等核心技术,帮助项目运维优化人效、提升效率,为新能源资产优化长期收益、减轻管理负担。
02
远景能源
陆上Model T Pro平台系列
海上Model Y Pro 系列智能风机
Model T Pro系列陆上智能机组220风轮系列适配低中高风速项目及各类极端环境风场,具有超强环境适应性;206风轮系列机组在软硬件升级和人工智能加持下具备高用电负荷和就地消纳的全栈式能力。
Model Y&Z Pro系列海上智能风机更针对复杂海洋环境强化可靠性设计——特殊防腐涂层与密封设计适应高盐雾腐蚀环境;支持免支腿船更换大部件,大幅降低运维成本与时间窗口要求;通过塔基一体化设计,实现单桩基础与风机载荷的最佳匹配。
通过“气动优化+控制升级+场景定制”,远景新一代机型可实现精准发电——翼型族优化与叶片气动设计革新,风机满发风速区间全面提升,陆上Model T Pro系列发电量提升达8%,海上Model Y&Z Pro系列提升约6-11%;云端通过超算气象模型生成最优发电策略,边缘端根据实时风速、湍流强度动态调整运行参数,确保风机始终处于最佳工况;全面支持构网型技术。
此外,10月20日,远景在北风展期间宣布由其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构网型风机EN-220/10MW并网运行。
伽利略AI风机
全新发布的伽利略AI风机,基于“远景天机”气象大模型与“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搭建的全域多模态感知平台、数字孪生平台、智能控制平台和设计演化平台,更可进一步提升新机组的“高可靠、巧发电”能力。
具备更强大的预测、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在部件亚健康阶段就预警干预。实践证明可将风电场收益提升20%以上。
AI风储一体机
借助“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充分激发风与储的协同潜能,在降低LCOE的同时提升发电量,通过智能交易提升投资回报率。
据测算,在AI风机和AI储能的协同下,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在传统风机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升整场收益20%以上,风储集成综合建设成本可降低10%以上。
在交易方面,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预测、功率预测、节点电价预测与交易策略,以智慧型电力交易实现更高结算电价。在建设和运维方面,远景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通过系统性规划,实现“三同三省”效果——同机位、同周期、同运维,省征地、省吊车、省工时——有效降低建设BOP成本。
03
运达股份
面向全球市场
新一代10MW级高性能陆上风电机组
该平台不仅覆盖10-15MW全功率段,更在材料、结构、施工与智能运维等多个维度实现系统化创新。
平台采用超长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较传统玻璃纤维叶片重量减轻10%、强度提升15%,扫风面积突破40000㎡。同时,平台创新支持混凝土高塔架结构,塔架高度突破160米,原材料本地化采购降低跨国运输成本20%,综合优化使度电成本较上一代产品降低5%~10%。
在工程实施方面,平台针对海外项目施工难点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吊装风速容限提升至8m/s,显著拓宽作业窗口期;叶片螺栓紧固工序通过标准化工具与预设力矩技术,减少20%操作步骤,单台机组吊装工期缩短15%。电气系统采用全预制线束设计,实现现场“即插即用”,较传统接线方式节省40%施工时间,并有效避免接线误差,提升整体交付可靠性。
智能化控制系统进一步强化平台竞争力。搭载运达自研的智控云平台,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桨距角与转速,减少25%载荷冲击,延长核心部件寿命3~5年。智能故障预警系统融合多源传感器数据,可提前24小时识别潜在故障,将非计划停机时间降低40%,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警”的运维模式转型。
为应对全球多样化气候挑战,平台采用模块化架构与专项防护技术,实现全场景适配。
风电运维AI智能体
该AI智能体并未止步于开发又一款“智能工具”,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具系统性的路径——为全球化风电运营构建起“价值循环脑”,以此打通从安装、调试到运维的全链路数据与决策闭环。
04
明阳智能
Ocean X 50MW超大型漂浮式风电机组
该机组为漂浮式,承袭自明阳“天成号”双风轮基因,搭载2台25MW半直驱海上风机,两座塔筒呈“V”字形排列,风轮直径290m,设计水深大于40米。
据介绍,明阳50MW漂浮式机组实现三大跃升。其一为发电跃升,单台风机替代一座小型风场;其二为空间跃升,破解了漂浮式风电用海瓶颈;三是效益跃升,可大幅提升风电场整体效益。
同时,明阳50MW漂浮式机组通过材料创新、结构创新及工艺创新实现性能提升,并有效控制降本。
全新一代中速紧凑半直驱技术产品
更可靠:通过柔性销均载技术,一体化集中润滑系统,多源融合建模与分级协同智能控制技术等,显著降低关键部位载荷,提升机组使用寿命,保障极端工况稳定运行。
更高效:继承中速紧凑传动链高效率基因,搭载高性能叶片,配合先进控制算法,实现发电量显著提升。
更友好:具备强大的构网能力,针对深远海远距离电力输送,可适应不同电网环境、不同送出方式,保证风电场稳定运行。
更经济: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减少零部件数量,缩短机舱尺寸,降低大部件故障率,实现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
更智慧:依托机理+AI智慧风场运营平台,提前预测,全息感知,先知而谋。
05
三一重能
陆上全场域适配机型SI-242系列
SI-242超大叶轮系列风电机组,功率横跨5.6MW–12.5MW,叶轮直径242米,打破传统机型对风资源条件的限制,可承受的极限风速高达63m/s ,真正实现了从超低风速、中风速到高风速的全场域精准覆盖。
在同等开发容量下,相较于传统方案,SI-242机型可减少约6%-18%的机位数量。
在正式上市前,SI-242系列的试验样机已在新疆哈密试验风场,历经了超300个日夜的深度验证。
06
东方电气
正式发布多款契合陆上与海上市场需求的新一代“标杆产品”,包括陆上H6.x~10MW-222平台机组和海上H12~18MW-260平台机组。这些机型针对不同风况与环境进行了定制化开发,展现了东方电气在风电机组精准设计与场景适配方面的核心能力。
07
电气风电
“海神平台”全新一代深远海机组EW18.0-300
直面深远海挑战:可靠性+智能化双升级,亚洲首制运维母船赋能深远海运维
聚焦质量:摒弃参数竞赛,系统级优化铸就高可靠基因
权威认证: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OC)产品设计认证
08
中车株洲所
“启航号”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
在设计风速下年满发小时数约为3500小时,每转动一圈能满足一个家庭2至4天的用电需求,每年节约燃煤约2.5万吨。
26MW海上固定式风电机组
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之一。机组采用轻量化半直驱技术路线,实现了功率与可靠性的有效平衡,可广泛适配中高风速海域。其风轮扫风面积约7.7万平方米,单机每年可输出高达1亿度清洁电能。
“AI+风电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瞄准风电行业长期存在的故障诊断困难、预测精度不足、非计划停机频繁等核心痛点。该方案以“大模型预训练+小模型精调”为核心技术路径,有机融合物理机理与数据驱动双重优势,成功研发出专用于风电设备监测的时间序列异常检测大模型。
以整合高精度传感设备、无人机巡检系统、爬塔机器人及水下ROV等立体化感知终端,结合AI故障预测算法:运维优化策略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运维过程的智能化升级。
通过自动化异常检测与数据标注环节,有效提升检测效率超40%,显著降低运维成本30%以上,同时将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预期延长风机使用寿命3-5年。
09
中船海装
H220平台陆上风电机组
H305-20MW海上风电机组
H220平台并非单一机型,而是覆盖5-7.7MW功率范围的通用技术底座,精准适配4.5~7.5m/s中低风速区间,参考湍流强度覆盖0.12-0.16,塔筒高度可从120米延伸至200+米,实现乡村、山地、平原等多场景全域覆盖。

该平台机型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硬核创新+智能内核”双引擎驱动。在硬核创新层面,专为中低风速设计的高效叶片使性能提升10%,集成式传动链传动效率高达98%且疲劳寿命提升20%,85%的零部件通用率则让交付能力更强、运输更便捷、运维更高效;智能内核方面,通过一体化设计提供场址定制化最优方案,自适应控制技术实现发电量提升3%、极限载荷降低15%,数字运维云平台的72小时提前预警功能使运维成本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