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市场动态
前三季度“保险版ABS”登记规模超2700亿元
来源:证券日报
摘要:近日,2025年前三季度保险资管机构资产支持计划登记情况出炉。《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披露数据梳理,前三季度,共有15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资产支持计划66只,登记规模合计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受访专家表示,资产支持计划现金流稳定、期限长,契合保险资金长期配置需要和投资要求,因此受到保险资管机构的青睐。
中邮人寿举牌中国通号H股 年内已举牌三次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摘要:中邮人寿通过沪港通买入中国通号H股,持股比例达5.1692%,构成举牌。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邮人寿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占总资产约17.08%。本次投资由中邮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且不排除后期继续追加投资。2025年,中邮人寿已多次举牌上市公司,包括东航物流、绿色动力环保等。中邮人寿是中国邮政集团控股的寿险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注册资本326.43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80.72亿元,净利润51.77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28.57%,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4.59%。
多家险资机构看好科技方向
来源:上海证券报
摘要:多家险资机构权益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场回调后,建议首选科技方向,尤其是港股科技。他们认为,科技板块积累的交易拥挤度已有很大程度缓和,A股TMT交易占比从9月底的38%回落至30%,港股互联网交易占比回落至历史中枢以下。科技股多数分支PEG(市盈增长比率)从合理区间回到偏性价比区间(1.3倍至1.4倍),港股互联网PEG跌至1.2倍。进入11月,港股科技有额外两处优势,其一是三季报可能确认零售补贴对主业业绩拖累低点;其二是相较A股,当前至年末港股面临的上涨压力更低。
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 资本市场生态加速重构
来源:证券时报
摘要:权益投资收益大增带动上市险企三季报“预喜”、国内ETF总规模持续创新高、外资大行持续超配A股企业……随着A股三季报的密集交卷,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的入市轨迹日渐清晰,为更好地迎接中长期“活水”,资本市场深耕产品多样化,不断完善市场生态,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为主导的资本市场投资氛围正逐步形成。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的重大突破,中长期资金更注重企业长期价值,其入市推动市场估值体系向“价值导向”回归,为科技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支持。
银行理财支持实体经济二十一万亿元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摘要: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截至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行业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2%。其中,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9.28万亿元,占比91.13%。固定收益类产品占97.14%,混合类产品占2.58%。开放式理财产品占80.58%,封闭式理财产品占19.42%。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2025年三季度,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77只,募集资金超200亿元,存续规模近3000亿元。此外,存续专精特新等主题理财产品超2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截至三季度末,理财投资者数量达1.39亿个,同比增长12.70%,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
银行理财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创造收益近5700亿,非理财公司规模大幅压降3成
来源:财联社
摘要: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 年三季度)》。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17万亿。从结构上看,顺应理财专营化要求,非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成持续压降态势,三季度末其规模同比下降28.01%至2.85万亿元。收益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其中三季度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业内专家指出,三季度末资金回表效应消退后,理财资金将重新出表,叠加低利率环境下“存款搬家”趋势延续,为四季度规模增长继续提供支撑。
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超32万亿元
来源:新华网
摘要: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2.13万亿元,同比增9.42%;存续产品4.39万只,同比增10.01%。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理财投资者数量达1.39亿个,同比增长12.70%。
银行理财三季度规模破32万亿 行业竞合中探路“收益确定性”
来源:21经济网
摘要:2025年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突破32万亿元,其中理财公司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存续产品规模占比超九成。产品结构以固定收益类为主,资产投向也以固收类为主,行业杠杆率下降,风险管控成效明显。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理财行业通过投资债券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助力“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然而,行业面临“低利率、高波动、资产荒”等挑战,需重构资产配置逻辑,构建“工业化”管理体系,以实现“收益确定性”。
做好“五篇大文章”
人保资产: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建设一流综合资管
来源:中国人保资产
摘要:人保资产作为中国人保投资板块旗舰,传承“红色基因”,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科技金融方面,聚焦高科技领域,投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助力大国智造。绿色金融上,落地“双碳”主题组合等绿色项目,服务绿色转型。普惠金融聚焦乡村振兴,支持乡村产业和小微企业。养老金融方面,参与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服务银发经济。数字金融上,打造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建成多领域信息系统平台。人保资产将持续推动保险资金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动能。
人保资产: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证券时报网
摘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作为保险资管机构,该如何助力高水平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人保资产表示,坚决履行金融央企政治责任,深刻认识和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立足耐心资本功能作用的发挥,积极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人保力量。
宏观经济
人民银行开展2125亿元逆回购操作 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35亿元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摘要:人民银行10月23日公告称,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125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4%。23日公开市场有236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235亿元。天风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本月买断式逆回购累计净投放4000亿元,为二季度以来新高,在央行精准调控下,本周资金面整体有望延续宽松态势。
多重工具护航 四季度货币政策将加力稳增长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