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10月24日电(记者 吕丽明)“现在高速服务区充电不用排队,国庆、春节返乡也能随时补能,这才敢下决心换新能源车。”家住安徽合肥的车主方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千万消费者的心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目标。这场覆盖城乡的充电服务升级行动,正从设施数量、供电保障、服务质量三大维度破解消费痛点,为电动汽车市场注入强劲增长动力。
数量倍增:从“车找桩”到“桩等车”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4000万辆,但截至2025年9月,全国充电设施总数为1806.3万个,且公共充电桩平均功率仅44.36千瓦,难以满足快速补能需求。针对这一短板,《方案》部署公共充电设施提质升级行动,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含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在网络覆盖上,政策实现全域精准布局。城市打造“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大功率充电为有益补充”的充电网络。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将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农村地区则实现“公共充电设施全面覆盖”,到2027年底,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他地区根据需求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专家邹朋指出,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而电动汽车推广规模持续扩大是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品质提升的主要推动力。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电动汽车将更深入地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充电基础设施在电动汽车与电网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供电升级:破解“充电慢、接电难”痛点
充电难的核心症结之一是供电保障不足。《方案》专门部署供电能力和供电服务改善行动,要求将充电设施接入需求纳入配电网规划,重点围绕城市核心区、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乡镇聚集区以及老旧小区,针对网架结构薄弱、供电能力偏低等问题开展配电网架优化、台区增容等建设改造。
更具突破性的是车网互动(V2G)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有效扩大,新增双向充放电(V2G)设施超5000个,反向放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推动新能源汽车成为“移动储能单元”,车主可通过低谷充电、高峰卖电获得收益。
老旧小区普遍存在产权车位不足、电力负荷不足双重难题。针对老旧小区充电难这一核心痛点,《方案》明确既有居住区要因地制宜补充充电设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工作增设充电设施,提升公共充电服务能力和私人车位建桩比例,同步开展配套供配电设施改造。住房城乡建设部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
在报装接电服务上,积极拓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业务办理渠道,加快推广手机应用程序(APP)、网站等线上渠道。对于具备条件的地区,鼓励探索“一小区一证明”等试点应用,进一步简化居民充电桩报装申请资料。落实“三零”接电服务,破解“安装难”瓶颈。
消费提振:“三年倍增”行动撬动市场活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充电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支撑,其服务能力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明确,通过持续健全充电网络、提升充电效能、优化服务品质、创新产业生态,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电动汽车更大范围内购置使用。
充电服务升级正直接转化为消费信心。2025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1%。
业内人士指出,充电设施完善度与消费决策直接挂钩,随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补能便利性的提升,购车意愿将增长。业内专家认为,与城市相比,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是一片蓝海。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近160辆,总保有量超7000万辆,市场规模或达5000亿元。
市场热度已提前显现。《方案》出台后,A股充电设施板块指数上涨,总市值突破万亿元,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政策红利的强烈预期。目前,全国充电运营商数量已从十余家增至30000家以上,形成“头部引领、小微补充”的多元格局。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在此前表示,推进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是积极落实“双碳”战略,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加速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支撑。业内人士认为,《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充电设施从“配套工程”向“能源工程”跃迁,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支撑。
随着政策落地,电动汽车正从“可选项”变为更多家庭的“必选项”。从城市快充站到乡村充电桩,一张覆盖全域的能源网络正在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