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从文化角度呼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10月18日至19日,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校区举办。副校长朱文凯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来自12个国家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朱文凯在致辞中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海内外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他介绍了学校作为一所以电子信息学科为特色的理工科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振兴哲学社会科学和推进国际化建设方面推出的重要举措,并强调在全球化不断加速的时代,以人文学科为抓手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西电人文学院院长石福祁在致辞中表示,在理工科大学推动人文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构建道德价值观、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育高尚的审美能力,意义重大。而哲学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更具有独特价值,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对推动哲学研究和繁荣西电人文学科都具有重要意义。
开幕式后,参会嘉宾围绕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哲学范式,挖掘以中国哲学为代表的非西方哲学的思想价值,推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哲学的交流互鉴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世界哲学大会主席、意大利巴里大学卢卡·马里亚·斯卡兰蒂诺教授(Luca Maria Scarantino),前芝加哥大学哲学系主任、现波恩大学洪堡教授迈克尔·福斯特教授(Michael Forster),康涅狄格大学全球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席刘易斯·R·戈登教授(Lewis R. Gordon),香港中文大学贝淡宁教授(Daniel Bell),北京大学包华石教授(Martin Powers),非洲哲学学会秘书、南非金山大学埃德温·埃蒂伊博教授(Edwin Etieyibo),中国人民大学姚新中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晨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陈霞研究员,清华大学肖巍教授等著名学者参加大会并在18日的全体大会上做主题演讲。在19日的两个平行论坛上,其他学者围绕多个主题做了分组报告。会议吸引了校内外多名学者、学生参加,气氛热烈,讨论深入。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明发展日趋多样。在这一背景下,原有的基于西方视角的哲学研究和叙述体系必须得到扭转,以中国哲学为代表的非西方哲学应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具体到中国哲学内部,以“仁”和“礼”为核心,注重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突出人文教化的儒家思想有助于缓解国际的紧张局势;以“有”“无”之辨为基础,强调顺应天道、减少人为干预的道家理念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环境危机。总之,传统思想文化有助于解决我们的时代困境,中国哲学的理论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与会学者认为,应在国际哲学交流中加强对西方哲学理念的了解,共同打造全球南方的哲学话语体系。为达成这一目的,中国哲学应进一步走向世界,大力开展经典译介,并推动不同的哲学传统了解、认同和接纳其基本价值、致思理路、核心概念和表达方式。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扩大了西电人文学院哲学系在国内外哲学界的影响力,密切了与世界哲学界的联系。下一步,人文学院将持续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