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上海青草沙的纯净原水
“搬运”至浦东中心城区
隧道股份承建迎宾水厂原水管工程
正式通水

近日,由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承建的迎宾水厂进厂原水管工程YB1.1标正式通水,成功将青草沙原水输送至新建浦东迎宾水厂,为水厂全面投用奠定坚实基础。

迎宾水厂进厂原水管工程建设规模为40万立方米/天,工程内容为新建2根单管管径1400毫米、长度约8.3千米的原水管线,采用顶管和盾构方式敷设。

由于施工线路长,且须穿越运营中的地铁2号线、磁悬浮、高压燃气管,工程施工难度较大。隧道股份上海路桥以技术创新为突破、以精准管控为保障,在安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树立标杆、订立标准,为同类地下管线施工提供了可借鉴范本。
大胆创新
SAM技术突破传统工艺瓶颈
迎宾水厂进厂原水管工程YB1.1标11号、14号工作井紧邻运行中的城市主干道路,是全线关键节点。为了降低工作井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隧道股份上海路桥项目团队大胆创新,将传统地墙工艺变更为SAM工艺,于国内首次将SAM竖井应用于盾构始发井,大幅缩短工期、减少影响面。

此外,针对井下作业空间狭小的难题,项目团队从“盾构设备选型”与“始发工艺优化”两方面着手,创新完成极限空间内的小盾构分体始发。在管道施工中,则成功攻克超长距离顶管技术难点,并首次在上海地区将流态固化土应用于大断面隧道填充,为后续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步步为营
数字技术助力全方位精准管控
为保障工程高效推进,项目现场累计投入2台盾构机及11台顶管设备。施工高峰期内, 多达9 台设备同步掘进。

为了保障项目质量与安全,隧道股份上海路桥项目团队以 “毫米级”精度管控为核心,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
微扰动穿越敏感区段:
建立“监测-调控-执行”一体化管控体系。管道在穿越磁悬浮桩基、地铁 2 号线等敏感区域时,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将桩基变形严格控制在1 毫米以内,地铁区段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实现微扰动安全穿越。
动态规避交叉作业风险:
面对复杂交通与多作业面挑战,通过“分阶段场地布置”动态调整围挡,实施“人车分流”模式,有效规避交叉作业风险,提升运输效率。
双控模式保障精准施工:
工程盾构段总长3810米、顶管段总长2576米。面对超长区间施工,项目团队采用“全自动测量+人工复测”双控模式,勤测勤纠确保轴线精准;同时统筹各井位人机料资源,倒排工期、无缝衔接工序,保障多工序有序推进。
作为上海市重大民生工程,迎宾水厂进厂原水管工程是实现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全覆盖任务目标的重要配套工程,建成后将显著提升浦东新区北片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区域供水系统布局,未来还将为川沙、祝桥、张江、唐镇及合庆等镇居民提供品质更高、口感更佳的饮用水。
以精湛管理
服务城市民生
以创新技术
缔造行业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