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池工业网)
本网讯 10月24日,川发龙蟒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德阳川发龙蟒新材料有限公司拟在四川省绵竹市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投资3.66亿元建设“10万吨/年磷酸二氢锂项目”。
这是川发龙蟒在高压实磷酸铁锂领域的又一次布局,旨在发挥公司在磷化工及新材料领域的资源、产业、技术等优势,强化新能源材料业务布局,完善“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上述项目正在前期筹备中,计划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之日起12个月内竣工投入生产。
01 草酸亚铁法的“回马枪”
磷酸二氢锂是磷酸与锂盐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重要的磷酸铁锂前驱体。在应用过程中,磷酸二氢锂有着更优的加工性能和更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因此成为制备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的主要原材料。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磷酸铁法与草酸亚铁法。
磷酸铁法优势在于原料可靠性高、种类少,一次烧结工艺步骤简洁,能耗低且生产周期短,二次烧结工序则要求在保证材料充分反应和致密化的同时还要避免过度烧结,对前驱体制备、大小颗粒级配有着更高的标准。
草酸亚铁法以草酸亚铁为铁源,与磷酸二氢锂混合后经过研磨、干燥、高温固相烧结等环节生成磷酸铁锂。与磷酸铁法相比,草酸亚铁法的优点是只需一次烧结,锂离子扩散路径更高效,不会折损产能;缺点是成本偏高,特别是在碳酸锂价格回归理性时,该工艺成本压力进一步凸显。
事实上,草酸亚铁法工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一度因为成本高、产品压实密度低、一致性差等原因被边缘化。直至近两年超快充需求的兴起,草酸亚铁法工艺率先在高压实磷酸铁锂制备中取得突破后才重回主流行列。
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成为制胜的关键法宝。
现阶段,草酸亚法工艺中最具代表性企业为富临精工,其通过固相法+草酸亚铁工艺路线生产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碳包覆均匀,制成工艺简单,能耗相对更低,生产设备占用相对更少。
值得一提的是,富临精工也是川发龙蟒的重要合作伙伴。
今年7月,川发龙蟒与富临精工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开展股权与资本合作,并共同投资设立两家合资公司,新建新型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与前驱体项目。
具体执行上,双方将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在四川省绵竹市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共同建设“10万吨/年高压密磷酸铁锂项目”“10万吨/年磷酸二氢锂前驱体项目”“10万吨/年草酸亚铁项目”。川发龙蟒借此机会完成了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领域的首次亮相。
而与上述合资项目不同的是,此次投建的“10万吨/年磷酸二氢锂项目”是川发龙蟒首个自主投资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业链项目,彰显了其进军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领域的决心与信心。
后续随着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逐渐摆脱周期调整和同质化竞争的不利影响,市场需求会加速放量。川发龙蟒也将凭借“10万吨/年磷酸二氢锂项目”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及产业结构,增强在磷酸铁锂产业链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02 磷化工龙头决心入局
近年来,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业内预计,2025年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需求可达73万吨,几乎占据了去年磷酸铁锂行业总产能的五分之一。
只不过由于受限于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工艺和成本控制,其在供给侧的状况则略显“局促”,预计供给量仅有78万吨,供需关系十分紧张。
而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能有限的情况下,磷酸二氢锂的需求也无法完全释放。川发龙蟒此时加码磷酸二氢锂的计划,一方面来源于企业自身延伸产业链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对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能释放的信心。
从企业角度来看,川发龙蟒是国内磷化工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也是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唯一矿化运作上市公司平台,实控人为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自身实力雄厚。
只是如今磷化工行业略显低迷,因此稳步推进磷化工主营业务发展的同时,川发龙蟒还在加速推进新能源材料项目建设。德阳项目6万吨/年磷酸铁锂装置、10万吨/年磷酸铁装置以及攀枝花项目5万吨/年磷酸铁产线部分装置均迎来新进展。
截至2024年末,川发龙蟒拥有磷矿资源储量约1.3亿吨,原矿生产能力410万吨/年,2024年生产磷矿224.93万吨,产量同比增长16.01%,已建成“磷矿—湿法磷酸—工业级磷酸一铵/磷肥—磷酸铁/磷酸盐—磷酸铁锂”完整产业链。
从市场角度来看,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的发展前景高度确定,富临精工、德方纳米、湖南裕能、龙蟠科技、万润新能、安达科技等众多磷酸铁锂制造商在持续布局,好消息不断传来。
德方纳米不久前表示,成功开发出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粉体压实密度达2.70~2.75g/cm³;当升科技也透露,第五代超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验证进展顺利并完成头部客户导入。未来几年里,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技术将加速发展,率先掌握核心工艺的企业将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