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科创赋能制造强国:从规模到创新|聚焦2025外滩年会

时间:2025年10月24日 22:55

2025外滩年会于10月23日至2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召开。本届年会以“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为主题,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24日的会议聚焦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吸引了来自政、产、学、金等领域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新科技如何赋能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产业发展置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在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数据要素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今天几乎所有新兴产业,要么依赖数据支撑,要么直接创造数据。无论是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药,还是下一代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数据都成为核心驱动力。”她指出,创新的逻辑正因数据而被重塑。过去,创新依靠人、知识和资金;如今,数据与技术的结合,形成了以“Data for Science”“Data for Innovation”为特征的新模式,使创新呈现出加速与爆发的趋势。

在江小涓看来,数据不仅能推动科学研究与产业升级,更在重塑生产关系。数据流通带来要素的重新配置,也促使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不断重组。“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化或智能化过程,而是一场全产业的重构。它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意味着结构性出清与再分配。”她强调,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制度供给,确保产业重组的平稳性和包容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认为,科技创新的活力离不开金融的赋能,而金融自身也需要完成角色的转变。“过去金融是资金提供者,如今应成为创新生态的建设者和陪伴者。”

张为忠指出,浦发银行近年来将“科技金融”确立为主战略主赛道,通过平台建设、生态联盟与校企合作,努力构建创新创业的全链条支持体系。银行不再仅仅评估企业的财务报表,而是通过“五力模型”——专利转化力、团队建设力、赛道布局力、市场拓展力与风险控制力——去识别和支持科技企业的成长潜力。

“我们希望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以耐心资本支持硬科技创新。”张为忠说,金融机构要有“陪伴创新”的定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长周期思维服务长期价值创造。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白重恩则提醒,在创新的热潮中,也要警惕“创新的内卷化”。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单位GDP发明专利数持续上升,但工业企业利润率却连续下降。“创新不能仅停留在专利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创新的经济回报与可持续性。”

他引用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成果指出,创新具有“创造性积累”与“市场竞争”两面性,只有当创新者能够获得合理收益,创新才具备持续动力。白重恩强调,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升级时,应从以往的“规模驱动型思维”转向“创新驱动型思维”,从“做大产业”转向“做强创新”,推动形成差异化、竞争性和高附加值的产业生态。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刘元春则从宏观层面剖析了我国创新体系的结构性短板。他指出,尽管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已达到2.68%,总量居世界第二,但基础研究投入仅占6.9%,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我们的短板不在融资渠道,而在基础研究。企业在基础研发中的投入严重不足。”刘元春认为,未来要加强创新链前端布局,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手段,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资本共同参与基础研究,形成“政产学研金”一体化创新格局。同时,他提出要优化市场结构,通过适度竞争和制度设计,激励企业持续创新、稳健成长。

资本市场在推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泰君安证券总裁李俊杰表示,从长周期看,资本市场与创新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科技创新增强了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而资本市场的成熟也反过来为创新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融资和退出机制。

他指出,资本市场通过“定价、配置、激励、约束”四大功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化支持。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A股IPO融资达1万亿元、再融资2.3万亿元,其中85%的IPO资金流向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板自2019年设立以来,已累计融资超过1.1万亿元,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坚实的资本支撑。

“资本市场让企业做大做强,而企业壮大后,才有能力持续投入基础研发。”李俊杰表示,国泰君安正通过“投行+投资+研究”一体化模式,打造科技金融服务闭环,助力科技企业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领军者。

圆桌会议的最后,与会嘉宾达成共识:当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规模扩张”转向“创新驱动”。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体制机制的变革;金融不仅要“为创新融资”,更要“为创新定价”。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