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观国资)

10月24日—2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企业观察报社、责任云研究院承办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园召开。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学校在ESG(环境、社会、治理)框架下推动绿色校园建设、服务钢铁产业低碳转型的实践与成果。
杨仁树介绍,北京科技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以“钢铁强国、科教兴邦”为使命,累计培养32万名高素质人才,其中包括7名党和国家领导人、47位两院院士。作为新中国首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学校诞生了一大批中国首创、世界首创的科技成果,被誉为“钢铁摇篮”。
杨仁树特别提到,2020年、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给北京科技大学师生回信,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杨仁树表示,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牢记嘱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办学全过程,围绕行业发展之需,打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链条,以高素质人才供给和高水平科技创新,赋能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
杨仁树从三个维度介绍了具体实践:
一是将“碳中和”目标嵌入学科建设前沿。2022年,由毛新平院士领衔的碳中和研究院实体化运行;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学院揭牌成立,与研究院合署办公,构建起覆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战略咨询的平台矩阵。
二是构建全链条“碳中和”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获批全国首批“碳中和”科技工程本科专业,联合重点企业开设卓越工程师工科实验班,实现本硕博层次全覆盖。近五年,通过开设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覆盖本科生近3000人;连续18年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优秀组织奖,以实践深化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
三是以科技创新破解行业关键难题。2025年9月,学校牵头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获批碳中和领域教育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先导项目。碳中和研究院研发的二氧化碳炼钢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已在首钢等10余家企业推广应用,推动二氧化碳从工业废气转变为功能性资源介质。此外,学校科研团队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工程等重大课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杨仁树强调,北京科技大学始终重视国际交流。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目标系列活动在京举办,学校与全球伙伴共同探索解决方案。他表示,未来学校将完整准确践行新发展理念,瞄准“双碳”目标,深化与行业、国际组织的合作,为构建清洁、可持续的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2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