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支撑作用

时间:2025年10月27日 05:47

  ■ 裴斯怡 吴先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科技创新可通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同时凭借科技所带来的创新、协同、技术扩散等效应,助力缩小“三大差距”。近年来,浙江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加快建设创新浙江,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接下来,如何更好以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是全省上下亟须回答的一个现实命题。从全局看,关键是把“科技创富”与“科技共富”有机结合,着力抓好“重创新、强产业、促协调、谋共享”等工作。

  以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厚植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当前,加快建设创新浙江、持续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需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重点要做好“4个聚焦”。

  聚焦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系统布局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着力健全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之江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等的支持力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聚优势领域力量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聚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锚定打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科创高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健全“四题一评”协同攻关机制,加快在芯片、集成电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深海科技、低空经济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聚焦深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打造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方面持续用力,积极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提升技术要素市场专业化服务效能,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和考核等机制,提高科技人才群体收入水平。聚焦推动教科人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模式,完善高层次人才“校(院)企双聘”“产业教授”等双聘、双岗及联引、联用机制,破除人才流动壁垒。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产业是“科技创富”的重要依托。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夯实共同富裕物质根基的关键路径。重点要做好“4个着力”。

  着力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任务型、体系化的创新联合体,鼓励创新联合体建立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解决产业发展共性问题,为共同富裕“聚力”。着力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这一事关我省长远发展、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领域,加快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高校院所、地方政府等主体独立或联合建设中试平台。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工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提能杭州信息技术服务、杭州生物医药、宁波新型功能材料等3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做好争取新增工作;围绕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空天信息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着力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深入实施国家和省人工智能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构建以“人工智能硬件+人工智能软件+智能终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垂直应用和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以协同创新促进协调发展,提升共同富裕的平衡性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通过协同创新促使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跨区域深度合作,以技术扩散和转移加速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效应,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起到显著促进作用。重点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加快完善科技赋能山区县发展新机制,深入实施山区科技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科创飞地+产业飞地”建设,深化以科技成果“转移支付”引导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山区县有效转移,进而加快缩小“科技鸿沟”。深化山海科技创新合作,支持以横向联合、技术转移、人才培训、资金融通等形式推动科技成果向被帮扶地转移转化,增强省域范围内科技创新的可及性、创新成果的均衡性。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以全国首个“智慧农业引领区”为契机,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健全湘湖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完善新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智能装备、丘陵山区小型机械等先进适用农机创新应用,大幅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创新要素城乡自由流动,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加速先进技术向乡村的扩散应用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以包容创新促进共享发展,增强共同富裕的普惠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就科技创新而言,就是要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重点要做好“4个强化”。

  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适度拓展浙江科技计划(基金、专项)中的民生主题,围绕生命健康、交通出行、养老服务、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提升技术开发和推广示范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科技惠民的能力和水平。强化以创新带动就业,鼓励龙头企业在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支持龙头企业扶持各类主体创业,并提供多样化的创新技能、职业技能培训。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支撑,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加大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的城乡一体化推广应用。强化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以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引领性开源开放公共平台为抓手,加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学习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传播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资源的普惠性、便捷性。

  (作者单位分别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