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全产业链布局托举下,北方铜业(000737.SZ)三季度业绩迎来“大爆发”。
10月24日,北方铜业披露2025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营收199.73亿元,同比增长9.56%;净利润6.89亿元,同比增长26.07%。其中第三季度业绩尤为亮眼,单季营收71.62亿元,同比激增24.14%,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33.57%。
作为华北地区铜产业龙头,北方铜业凭借“开采—选矿—冶炼—加工”全链条布局,在有色金属市场波动中实现稳健突围,其业绩增长逻辑与产业链竞争优势正逐步显现。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公司经营规模与资本市场表现同步攀升。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北方铜业总资产达19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37%。
二级市场方面,在业绩披露当日,北方铜业股价报15.9元/股,年内累计涨幅达106.76%,总市值为302.8亿元,市场对其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认可持续深化。
前三季营收199.7亿增9.56%
资料显示,北方铜业成立于2002年,由中条山集团联合5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2021年通过重组南风化工完成上市,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随后逐步推进资产整合与业务升级。
2025年前三季度,北方铜业业绩呈现“前稳后冲”的鲜明特征,盈利规模持续突破,公司实现营收199.73亿元,同比增长9.56%;净利润6.89亿元,同比增长26.07%。
其中,第三季度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关键拉动因素。根据财报,北方铜业三季度实现营收71.62亿元,同比增长24.14%,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33.57%。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公司业绩的强劲增长,既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也离不开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为生产效率提升提供的技术支撑。
财报显示,2022年—2024年,北方铜业研发投入分别为1.07亿元、2.03亿元、2.76亿元,呈现逐年上涨趋势。2025年前三季度,其投入研发费用达到4521.24万元,重点攻关铜矿深部开采技术、高效冶炼工艺优化等领域。
一体化布局筑牢竞争壁垒
众所周知,资源储备是铜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而北方铜业在资源布局上呈现出“储量足、品位高、自给率强”的显著优势。
据了解,北方铜业旗下铜矿峪矿是国内大型地下铜矿,采用国际领先的自然崩落法采矿工艺,截至2024年底,该矿保有铜矿石资源量2.13亿吨,铜金属量129.87万吨,平均品位0.61%资源基础扎实。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正推进深部资源勘探(现有采矿权底部80米标高以下),新增工业矿体资源量10371.8万吨,金属量869557吨,平均品位0.84%,远景预增3亿吨铜矿石储备,进一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为长期产能释放提供“硬支撑”。
在扎实资源基础上,北方铜业进一步通过“产业链纵向深化+原料渠道横向拓展”,加固竞争壁垒。纵向看,公司已构建起“矿山开采—冶炼—深加工”全流程闭环,有效缓冲外部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其中,侯马北铜“年处理铜精矿80万吨综合回收项目”试产后工艺指标全面达标,经营稳健盈利;北铜新材的“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覆铜板”项目(建设进度53.24%)已打通富氧韧铜、黑化处理箔等关键工艺,并取得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直供新能源、5G通讯等高端市场,高毛利率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而内部管理优化则成为竞争壁垒的“软实力”支撑。2025年8月,北方铜业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山西北方铜业有限公司计划将持有的山西北铜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和山西铜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进行无偿划转,此举旨在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率。
在资产与资本市场表现方面,产业链壁垒的夯实推动公司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北方铜业总资产达19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37%,其资产负债率达到65.81%。
资本市场层面,三季报披露后,10月24日,北方铜业股价涨3.79%,报收15.9元/股,较年初累计上涨106.76%,总市值达302.8亿元。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