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黄金的高位跳水,一边是科技股的震荡回温,全球资产价格再次在波动中开启轮动。
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今年以来,虽然大类资产整体表现不错,但上涨往往集中在极短的时间内。一旦踏错节奏、盲目追高,不仅难以盈利,还有可能成为“赶场子接盘”的那个人。
比如4月底的黄金、7月初的红利、10月初的科技股。
但如果放弃“单押”,转而将底层逻辑各异的资产组合起来,并坚持长期持有,反而更能“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在美林时钟转成电风扇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无惧波动,打好“资产配置”这张牌?
1
炙手可热的黄金,还敢进吗?
近期黄金高位跳水,再次给短期交易者敲响警钟。
今年的黄金走势颠覆了很多人的想象,作为一类非生息资产,黄金两年内实现价格翻倍,全球权益资产无不甘拜下风。
4000美元之上的黄金,还能买入吗?——这取决于是你是用“配置思维”,还是“交易思维”来看待它。
如果只是想捕捉黄金短期获利机会,那么答案是不建议。今年以来黄金持续走强,尤其近两个月涨幅高达30%,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基本面支撑,短期回调风险不容忽视。
但是站在长周期配置的角度,在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美联储独立性与美元信用受到质疑的背景下,黄金依然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拉长到五十年的维度观察,对比历史上黄金牛市的涨幅与持续时间,当前的金价或许仍处于牛市初期。
图:历史黄金牛市行情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淡化其短期交易属性,关注长期配置价值,逢低逐步布局,或许是当前对待黄金的更优策略。借用桥水投资创始人瑞·达利欧的最新观点:
“当泡沫破裂,或当国家之间、个人之间不再信任彼此的信用时(例如战争时期),黄金是股债之外最好的分散化资产。对我而言,我始终希望在投资组合中保留一部分黄金。”
2
泡沫共舞的科技,能创新高吗?
去年“924”以来,科技成长主题始终是本轮牛市行情的主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双创指数近点位翻倍,月线已经走出五连阳之后,科技股自身的调整压力不断加大,任何外部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发深度调整。
但调整也并不意味着趋势终结。对于AI算力、机器人等高景气产业链,只要产业趋势未发生根本转折,中期仍值得重点关注。短期震荡,反而可能为下一轮行情蓄力。
关键就在于10月底之前密集披露的三季报,科技股是否能交出一份让市场认可的答卷。从目前已披露的头部公司的三季报来看,寒武纪、海光信息、芯原股份等头部公司等多家硬科技公司已经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表:2025年部分科技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统计
资料来源:wind,中金财富产品与解决方案,列示上市公司不构成投资建议科技叙事远未结束。作为大国博弈中的核心资产,科技股的长期配置价值依然显著。
3
普通人怎么做好“资产配置”?
在传统模型中,“美林时钟”理论通过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不同组合划分经济周期,对大类资产配置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但现实中,市场影响因素复杂多变,政策环境也时常“水土不服”,我们很难仅靠单一模型做出精准投资决策。
从实操角度,我们依然建议您从“波动率”这把钥匙入手,先确定自己能够承受的目标波动率、再制定具体的组合构建计划。
追求收益与增值,应该以承受波动为前提。这是因为,一旦组合波动超出可承受范围,投资计划很有可能受到情绪驱动,发生改变或中断,那么收益也将无从谈起。
制定并坚守纪律,永远是对抗非理性行为的有效解药。
图:简易资产配置组合示意
资料来源:中金财富产品与解决方案,资产配置比例仅作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如需在资产配置方面获得专业支持,欢迎联系您的财富顾问咨询。
4
定力与耐心,目光越过日K线
真正的理性投资,不应是在下跌过程中能承担多少痛感,而是在于初始设定的资产组合是否合理匹配,以及对于大类资产的趋势信念是否坚固。
短期波动不敌长期趋势,频繁交易也未必跑赢“懒人投资”。忽略过程中的市场噪音,才能真正走出周期迷雾。
当我们把目光越过日K线,聚焦在宏观趋势上,接受资产价格非线性增长的本质,保持定力与耐心,才是成为成熟投资者的第一步。
参考资料:
中金公司研究部《大类资产配置 9-10 月报: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的经济与市场前景》2025/10/17
中金公司研究部《港股策略专题:黄金、分红与成长》202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