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观国资)

2025年10月24日—26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下称中企研)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园召开。年会期间,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接受了媒体采访,就中国ESG体系建设的关键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解读。
记者:从宏观经济与国家战略视角,您认为央企在ESG实践中承担的独特角色是什么?与民企、外企相比,核心优势和不同是什么?
彭华岗:中央企业在ESG实践中承担着落实国家战略的核心载体角色,其独特定位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央企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任务,ESG议题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等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因此践行ESG是央企的政治责任与战略义务。二是央企股东为国家,代表全民利益,对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具有天然责任属性,其使命必然将“国之大者”置于首位。三是作为产业链龙头,央企需要发挥带动作用,通过“全链创新”推动生态圈共同践行ESG,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较于民企与外企,央企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资源整合能力及对产业链的辐射力。这使其在ESG实践中兼具政策执行者、行业引领者与生态构建者的三重角色。
记者:当前各类型企业在ESG实践中有哪些创新?中国ESG应如何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在全球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
彭华岗:各类企业在ESG创新中呈现共性趋势:以核心能力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腾讯运用技术构建“分分捐”公益平台,实现捐款全流程透明化;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聚焦长江大保护,将业务与ESG深度融合;首钢通过搬迁改造实现能耗降低20%—30%,并将工业遗址转化为科创园区,体现了环境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中盐集团创新利用废弃盐穴储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这些实践均彰显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业务重构推动ESG落地的路径。
关于国际接轨,需要明确ESG是联合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语言,其核心在于标准化、可评价、体系化。中国ESG建设坚持“接轨国际”与“立足本土”并行:一方面对接国际披露准则,如财政部联合九部委发布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准则1号》,就是参考了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准则;另一方面融入乡村振兴、“双碳”等本土议题。在评级体系构建中,我们强调财务与影响的双重重要性,引导企业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中国参与全球ESG治理的关键,在于贡献以“影响重要性”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方案。这意味着我们的标准建设不应囿于国际现有框架在财务或风险维度上的分歧,而应立足于“降低负外部性、扩大正外部性”的实践导向,确保ESG回归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本源。通过体系构建与多维发声,最终旨在促进全球ESG标准向更加多元、包容的方向发展。
记者: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企业ESG发展?
彭华岗:人工智能技术为ESG管理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中企研联合开发的“鲸牛ESG大模型”已实现三大功能突破:一是“鲸牛博士”智能问答,构建ESG专业知识库;二是“鲸牛管家”赋能企业内部ESG管理流程;三是“鲸牛大师”辅助生成ESG报告框架。AI技术有效弥补了国内企业ESG专业人力不足的短板,例如三星ESG战略部门配备30余人,而国内企业大多仅设少数岗位。
在实践层面,AI大幅提升ESG效率,报告生成周期从数周缩短至即时输出,供应链ESG管理通过自动抓取证据、智能审核降低人工成本。中国供应商ESG评级平台正是依托大模型,实现了海量供应商数据的低成本、规模化处理,推动ESG管理向全链渗透。
记者:企业实现“全链创新”需要聚焦哪些关键环节?
彭华岗:全链创新的核心在于将ESG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当前,企业采购体系虽已建立,但ESG管理仍处于浅层阶段,需要重点突破三方面:第一,将ESG纳入供应商准入标准,超越价格、质量等传统维度。第二,建立ESG协同机制,如联想、中国移动通过供应商大会传导ESG要求,由链主企业主动牵头,带动上下游共同提升。第三,构建内部ESG管理体系,确保战略部署与执行流程贯通。企业唯有将ESG内化为管理基因,才能实现从自主践行到生态引领的升级。
记者:中企研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起的“可持续发展链主联盟”有何目标?对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有何作用?
彭华岗:该联盟旨在通过“微光行动”推动链主企业利用ESG平台管理供应链。目前,已有百余家企业参与。例如,华润电力引导供应商入驻平台接受ESG评价认证。平台通过定制化问卷,针对企业规模、行业、区域特性设置议题,促使企业开展自我诊断与整改,实现“以评促建”。
此合作对中国ESG体系建设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将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结合,强化本土标准兼容性。二是通过链主引领,破解中小企业ESG实施难题。三是凸显企业家精神与资本力量的双重驱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推进路径。
记者:国企如何将ESG实践标准推广至民企、外企,形成共赢?
彭华岗:推广机制包括三方面:一是搭建ESG经验共享平台,通过卓越案例评选、企业行等活动促进跨所有制交流。二是倡导企业家担当,如招商局集团董事长亲自部署ESG战略,通过高层发声强化共识。三是拓展国际传播渠道,在全球契约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等平台讲好中国ESG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ESG建设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说得好,通过价值共鸣实现实践互鉴。
记者:中小微企业碳排放占比超65%,当前经济环境下ESG对它们是否重要?其践行ESG的价值何在?
彭华岗:中小微企业ESG实践具有紧迫性与战略性,其重要性源于两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实现双碳等目标的关键环节。二是供应链约束趋严,未来碳排放范围三(含上下游)监管将逐步覆盖中小微企业,提前布局可规避合规风险。
针对中小企业资源短板,中企研通过链主引领与平台赋能降低实施门槛。中国供应商ESG平台以低成本、智能化方式提供评价服务,企业仅需要专注答题与改进,即可将ESG融入运营。所谓“万千微光照亮可持续未来”,正是强调中小企业通过节能降耗等微观行动汇聚宏观影响。
记者: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构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您如何看待这一体系?
彭华岗: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央企直接监管部门,其评价体系具有更强约束力,能对央企产生针对性影响。与中企研等公共平台(覆盖多种所有制企业)不同,国资委体系更契合央企实际,核心目标是推动央企在ESG领域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与央企的监管定位和战略使命高度匹配。
记者:结合四中全会精神,“十五五”期间中国ESG发展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彭华岗:“十五五”期间ESG发展需要聚焦三方面:第一,强化政策对接。企业应系统梳理美丽中国、新质生产力等国家战略要求,制定可落地的ESG行动清单。第二,将ESG提升至战略层面。完善制度体系与管理流程,确保持续推动而非零散行动。第三,坚持“一把手工程”与全员参与相结合。领导者需要率先垂范,员工需要将ESG融入日常行为,如规范服务流程、节能降耗等,形成文化认同,以“新方式开展老工作”,实现ESG全员化。
记者:中企研在推动ESG建设方面下一步有哪些计划?
彭华岗:中企研将以“ESG中国”平台为核心,开展四类行动:一是持续举办创新年会、城市峰会、项目发布会。二是组织“企业行”深入实践一线,促进经验交流。已经举办了国家能源集团准能行、华润国麦行等活动。三是开展“月坛沙龙”专题研讨,破解ESG前沿难题。四是技术赋能,推动鲸牛大模型迭代升级,优化供应商ESG平台功能,构建覆盖标准制定、能力建设、生态协作的ESG推进体系。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