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一“链”聚百企!青岛城阳区今年以来新引进一批优质上下游项目

时间:2025年10月28日 06:15

城阳区以鹏辉能源为链主企业,以本土骨干企业为发展基点,今年以来新引进一批优质上下游项目

深耕绿色能源:一“链”聚百企

作为青岛市储能产业引进的首个百亿级项目,鹏辉能源一期电芯厂房已建设完成并投产,A、B、C三条产线全部开通;青岛市唯一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的北辰循环,正加速建设锂电池回收体系;青岛北岸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15kWp钙钛矿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建成投运,成为山东省首个钙钛矿多技术应用、多场景融合的示范项目……

当前,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在青岛着力构建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绿色能源”被定位为要突破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青岛提出,到2030年,以风电装备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链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在绿色能源产业方面,城阳区以“成链成群”为发展目标,提前谋划布局发展模式,以鹏辉能源为链主企业,以本土骨干企业为发展基点,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

据统计,今年以来,城阳区绿色能源产业新引进质越能源、巽霖科技等20个上下游项目。其中质越能源项目将建设10至20条镍氢电池产线,巽霖科技将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陶瓷/玻璃基板全链条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城阳区已聚集绿色能源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超百家,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龙头领跑

在能源安全等多重压力下,绿色能源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这一轮变革的底层逻辑,已从单纯的政策驱动转向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青岛企业正凭借产业链整合与创新能力,在绿色能源竞赛中占据优势。

而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储能技术成为解决风光发电间歇性问题的关键。在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100安时电芯产线正有序生产,这里的一条线每日满产可达2万支电芯。

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目前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主要的应用场景是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等。其优势是长循环、高安全、长寿命。像电力储能,我们的电池循环寿命可达1万周以上,使用寿命达到12年至15年。从安全性上来看,针刺、挤压时不起火、不爆炸、不冒烟,重物冲击也没有安全隐患。”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姚宽科说。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1年,于2015年上市,其储能电池出货量多年稳居全球十强,其中家用储能电池和便携电池出货量多年位居全球前五。青岛基地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投产,被列入山东省重大项目、山东省能源重点项目。今年7月,青岛市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专项小组办公室公布了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产业链主企业名单,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入选。

“项目一期投资40亿元,目前电芯厂房已建设完成并投产,是鹏辉能源华东地区的最大生产基地,其中电芯厂房是鹏辉规模最大、产能最高的单体厂房。目前A、B、C三条产线全部开通,其中A、B线产能已达到设计产能的80%以上。”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梅丽介绍,“作为链主企业,我们已经和北岸控股合作10MWh钠离子电芯储能示范项目,100安时电芯方面和海尔、海信在海外户用储能产品领域有深度合作。”

当下,锂电池产业热度正被一股“固态化”热潮推至高点。固态电池有望重塑全球能源产业格局。

鹏辉能源还攻克了氧化物基固态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固态电池。“通过进一步优化材料体系和推动设备国产化,未来3至5年内,固态电池模组成本有望降至与液态电池模组相当。同时,固态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将拓展至零下40℃至85℃,在针刺测试中可确保不起火、不冒烟、不爆炸,能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飞行器等高端领域。”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说。

聚能起势

在鹏辉能源等龙头企业带动下,目前城阳区绿色能源产业正进入聚能阶段,实现“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助力青岛绿色能源产业成势。

随着新能源产业持续高速发展,退役电池规模逐年攀升,电池循环利用已成为连接“两新”政策与循环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市场潜力巨大,正迅速成为绿色能源产业的新增长点。从“退役”到“重生”,一块动力电池需经历拆解、检测、提纯等几十道工序。当前,全行业都在围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条路径展开攻关。

在北辰循环智能厂区内,电池包自动拆解产线正有序精拆方壳电池。“一个废旧的电池包,首先要做检测,如果它能够整包梯次利用,可以降级到储能等其他的应用场景,就整包再利用。如果不能整包利用,就要做进一步拆解,拆解成模组,只要是有再利用的价值,就做相关的梯次利用产品。”北辰循环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如果不能梯次利用,就会进入破碎分选环节,破碎分选以后,相关的电池原材料就再回到整个电池的循环中去,实现产业闭环。”

2024年8月,北辰循环再生利用1万吨、梯次利用3万吨(年处理规模)退役动力电池的青岛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目前正与西门子深入合作,探索资源循环领域的数智化和能碳管理。“依托西门子碳足迹生态解决方案,联手打造了国内电池回收行业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实时碳足迹精算与溯源系统。其不可篡改的全生命周期碳溯源数据,为电池再生材料提供了国际认可的‘绿色护照’,成为车企、电池厂打造绿色供应链的刚性需求。”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涛介绍,未来,将携手西门子(中国)、生态环境部固废管理中心、清华大学等权威机构,共同建设“青岛模式”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此外,青岛北岸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15kWp钙钛矿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首次在省内实现钙钛矿技术“光伏+车棚”“光伏+建筑”多场景融合,项目今年预计提供绿电超300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2465吨;城晖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并网,年发电量可达1.46亿千瓦时,是今年青岛已并网的最大新能源项目。

下一步,城阳区还将搭建储能及新能源科技研发平台,鼓励区内企业联合科研团队、高校院所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把产业链链条做长、价值做深,构建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青岛日报2025年10月28日2版青岛日报2025年10月28日2版

责任编辑:吕靖雯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