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通威股份涨3.24%,成交额25.83亿元,换手率2.50%,总市值1032.31亿元。
异动分析
硅能源+BC电池+TOPCON电池+农村电商+光伏概念
1、公司已形成8万吨高纯晶硅产能、 35GW太阳能电池产能,成本、质量、效率世界领先,是全球光伏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2021年6月30日,公司计划在乐山新增投资20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其中 10万吨计划 2022年底建成投产, 预计2022 年底公司高纯晶硅产能规模将达33万吨。
2、2023年9月12日互动易回复:目前公司已实现TOPcon、HJT、背接触(BC)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等技术路线研发的全面布局,并在N型电池方面持续突破,各项产品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其中,P型TBC研发批次效率达到25.18%,N型TBC最高研发效率达到26.11%,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1.13%。
3、根据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在电池新技术研发方面,公司 TOPCon 采用了自主研发、行业领先的 210 PECVD 多晶硅沉积技术路线,平均转换效率超过 24.7%,组件功率达到690W(210 尺寸 66 片版型),并有效解决了 TOPCon 量产条件下的诸多技术难点。为满足下游客户对新一代电池产品的需求,公司规划新增建设 8.5GW TOPCon 电池产线,预计将于 2022 年底建成投产。
4、公司的绿色安全食品标杆“通威鱼” 已经在成都取得了高度的市场认可,未来将在多地进行业务模式复制。同时,积极进行水产销售大数据布局,借助已有的“通心粉” 平台做好信息及服务工作,将“全鱼恵”“全农惠”“通威生活” 等电商平台与线下水产批发市场相结合,打造鲜活水产品流通体系。发挥“通威鱼” 品牌优势,着力沿水产品的“养殖—批发—零售—消费端” 路径拓展,实现水产品养殖、生产、加工、贸易的全覆盖,逐步向世界级的安全食品供应商迈进
5、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水产饲料、太阳能电池、高纯晶硅等。
(免责声明:分析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根据不同行情独立判断)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4259.54万,占比0.02%,行业排名5/70,该股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7.28亿,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
| 区间 | 今日 | 近3日 | 近5日 | 近10日 | 近20日 |
|---|---|---|---|---|---|
| 主力净流入 | 6311.92万 | -1.12亿 | -1.70亿 | -1.26亿 | -5.43亿 |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4.51亿,占总成交额的6.46%。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21.70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21.70元,近期筹码快速出逃,建议调仓换股;目前股价靠近压力位23.29,谨防压力位处回调,若突破压力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上涨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588号,成立日期1995年12月8日,上市日期2004年3月2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光伏相关产品65.86%,饲料、食品及相关产品32.89%,其他(补充)1.25%。
通威股份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硅料硅片。所属概念板块包括:BC电池、钙钛矿电池、水产养殖、多晶硅、绿色电力等。
截至9月30日,通威股份股东户数28.36万,较上期减少1.98%;人均流通股15873股,较上期增加2.02%。2025年1月-9月,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46.00亿元,同比减少5.38%;归母净利润-52.70亿元,同比减少32.64%。
分红方面,通威股份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51.9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69.23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9月30日,通威股份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36亿股,相比上期减少2790.65万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位居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4594.89万股,相比上期减少206.57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位居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3324.54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05.00万股。光伏ETF(515790)位居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3072.86万股,相比上期减少74.78万股。华夏沪深300ETF(510330)位居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2480.82万股,相比上期减少34.28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