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基本情况
10月24日晚间,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当升科技”)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于2025年10月24日20:00-21:00在当升科技9层会议室接受特定对象调研。东吴证券、瑞银证券、野村东方证券、花旗环球证券、华夏基金、平安基金、农银汇理基金等超50家国内外机构参与此次调研。
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李洪发,副总经理张学全,固态锂电材料研发部负责人邵宗普,投资证券副总监曾宪勤,财务副总监周欣欣。
核心看点:业绩企稳回升 固态材料与磷酸铁锂双轮驱动
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 多元材料与磷酸铁锂出货亮眼
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当升科技业绩实现企稳回升,三大核心财务指标均同比正增长。其中,营业收入29.67亿元,同比增长49.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8.02%;扣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29.36%。
产品出货端表现突出,多元材料出货量超过15,000吨;磷酸铁锂业务产销两旺并实现盈利,出货量达23,000吨,同比大幅增加,已跻身国内磷酸铁锂电池主流厂商战略供应商行列。
固态电池材料突破:全固态20吨级供货 半固态累计千吨级出货
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公司技术转化与商业化进程加速。全固态电池用超高镍多元材料和超高容量富锂锰基材料已实现20吨级以上批量供货,其中全固态专用高镍多元材料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循环、容量等性能接近液态电池水平,电池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显著高于当前液态电池。
半固态正极材料方面,公司采用超高镍多元材料体系,在长续航电池上可通过针刺、200℃热箱等安全试验,除车用领域外,还广泛应用于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等场景,目前已累计千吨级出货。
硫化物电解质进入头部客户验证 技术壁垒显著
为适配全固态电池技术,公司开发的新型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在保持高离子电导率基础上,可显著降低全固态电池使用压力,解决固固界面接触难题。目前已完成数吨级小试线建设,产品进入多家头部客户验证阶段。
技术优势方面,该电解质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微纳米粒径可控调节、对湿度相对稳定等特点,氯碘复合体系为行业首创,可降低固态电池制造难度与成本。生产工艺上,公司通过合作开发专用设备、搭建半自动化试验线,关键工序局部构建惰性气氛环境,并储备高纯度、低成本硫化锂制备技术,整体技术壁垒较高。
磷酸铁锂产销两旺 70亿元资金保障项目推进
磷酸铁锂业务成为公司业绩增长重要支撑,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同比跨越式提升,连续月度出货量近万吨,产线保持满负荷运行。攀枝花首期年产12万吨项目已建成投产,为扩大市占率提供产能保障。此外,磷酸锰铁锂已实现小批量连续出货,技术优势明显,未来有望随产业化进程持续放量。
资金规划方面,公司近70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当升科技(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基地首期项目”“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等重大建设,以及固态电池材料等前瞻性技术研发,为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