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南京三超新材2025半年报解读:营收腰斩,投资现金流大增285.33%

时间:2025年08月26日 18:27

营收大幅下滑,市场需求萎缩

本报告期内,南京三超新材营业收入为1.03亿元,上年同期为2.14亿元,同比减少51.88%。从业务板块来看: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同比增减
营业收入102,963,786.73213,958,634.07-51.88%
金刚石砂轮营业收入36,367,279.8434,877,244.534.27%
电镀金刚线营业收入56,935,800.90162,569,432.73-64.85%

公司表示,营业收入下滑主要系本期金刚线销量减少,售价下降所致。电镀金刚线业务受光伏行业波动影响,公司主动调减产销规模,对当期业绩造成较大影响。而金刚石砂轮业务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显示出该业务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

净利润亏损收窄,经营状况改善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274.70万元,上年同期为 -1971.83万元,同比增长35.35%。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明显收窄。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同比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46,979.25-19,718,322.5935.35%
营业成本82,231,452.53171,378,704.12-52.02%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154,499.59//

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努力,营业成本同比下降52.02%,与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基本匹配。同时,本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15.45万元,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政府补助等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亏损压力。

扣非净利润亏损减少,主业待提升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690.15万元,上年同期为 -2188.70万元,同比增长22.78%。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同比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901,478.84-21,886,979.3722.78%

扣非净利润更能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虽然亏损有所减少,但仍处于亏损状态,表明公司主业面临较大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实现主营业务的盈利。

基本每股收益亏损减轻,回报压力大

基本每股收益为 -0.1116元/股,上年同期为 -0.1726元/股,同比增长35.34%。

项目本报告期(元/股)上年同期(元/股)同比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0.1116-0.172635.34%

基本每股收益的变化趋势与净利润一致,亏损程度有所减轻,但仍为负值,意味着股东在本报告期内仍面临着投资回报为负的局面,公司需努力改善经营状况,提升盈利能力,提高股东回报率。

扣非每股收益有待改善,反映主业盈利水平

扣非每股收益为 -0.1480元/股,上年同期为 -0.1919元/股,同比增长22.78%。

项目本报告期(元/股)上年同期(元/股)同比增减
扣非每股收益-0.1480-0.191922.78%

扣非每股收益同样体现出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变化,虽有所改善,但仍为负数,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水平亟待提高,需通过加强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手段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

应收账款规模下降,仍有回收风险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9370.80万元,期初余额为12629.6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3.46%下降至9.99%。

项目期末余额(元)期初余额(元)占总资产比例(期末)占总资产比例(期初)
应收账款93,708,020.30126,296,684.289.99%13.46%

虽然应收账款规模有所下降,但公司产品应用领域的下游行业如光伏、半导体等受宏观经济、技术发展、产业政策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仍存在一定的回收风险。公司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做好客户信用信息收集和评价工作,强化货款催收,降低坏账风险。

应收票据本期无余额,风险已处置

期初应收票据余额为29.25万元,本期期末无余额。从前期数据来看,应收票据主要为商业承兑汇票,公司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坏账准备,本期可能已完成相关票据的兑付或处置,消除了这部分资产的潜在风险。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运营效率待提高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1.95%,上年同期为 -2.46%。

项目本报告期上年同期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5%-2.46%

该指标为负且有所提升,主要是由于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减小。这表明公司在资产运营效率方面仍需提高,需要优化资产配置,提升盈利能力,以实现净资产收益率的转正和提升。

存货规模微降,跌价风险仍存

存货期末余额为12932.09万元,期初余额为13352.8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从14.23%下降至13.78%。

项目期末余额(元)期初余额(元)占总资产比例(期末)占总资产比例(期初)
存货129,320,887.84133,528,716.3613.78%14.23%
存货跌价准备81,542,736.1379,893,257.20//

虽然存货规模略有下降,但公司计提了较高金额的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8154.27万元。若下游行业出现技术快速迭代导致的需求变化、市场需求规模降低等情况,公司仍可能面临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风险,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应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计划型采购模式,积极控制存货规模。

销售费用下降,关注市场拓展影响

销售费用为802.05万元,上年同期为955.42万元,同比下降16.05%。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同比增减
销售费用8,020,462.869,554,238.24-16.05%

公司在销售费用上的控制,可能是基于对市场环境和销售策略的调整,在保证市场推广效果的前提下,优化了费用支出结构。但销售费用的下降是否会对公司未来的市场拓展产生影响,仍需持续关注。

管理费用略有下降,运营效率提升

管理费用为1796.83万元,上年同期为1939.45万元,同比下降7.35%。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同比增减
管理费用17,968,254.9619,394,540.91-7.35%

管理费用的下降,反映出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可能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财务费用小幅增长,关注利息支出

财务费用为177.66万元,上年同期为170.41万元,同比增长4.26%。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同比增减
财务费用1,776,625.971,704,103.934.26%
利息费用2,596,407.392,077,288.97/
利息收入938,590.79409,553.35/

其中,利息费用为259.64万元,利息收入为93.86万元。财务费用的小幅增长主要源于利息支出的增加,公司需关注债务结构和利息支出的变化,合理安排融资,降低财务成本。

研发费用支出减少,关注创新可持续性

研发费用为1283.54万元,上年同期为1922.91万元,同比下降33.25%。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同比增减
研发费用12,835,391.4919,229,084.12-33.25%

公司表示主要系本期研发支出减少所致。研发投入的下降可能会对公司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产生一定影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公司需平衡成本控制与研发投入,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经营现金流由负转正,经营质量提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65.85万元,上年同期为 -4136.30万元,同比增长154.78%。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同比增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658,469.46-41,363,000.91154.78%

这主要系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及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由负转正,表明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回笼情况有所改善,经营质量得到提升,有利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投资现金流大幅增加,理财规模扩大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59.86万元,上年同期为 -1974.82万元,同比增长285.33%。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同比增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598,574.59-19,748,202.88285.33%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366,000,000.0065,000,000.00463.08%

主要系本期银行理财增加所致,公司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3.6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65亿元大幅增加。虽然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加,但公司需注意理财投资的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筹资现金流大幅下降,关注资金来源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89万元,上年同期为1894.03万元,同比下降95.99%。

项目本报告期(元)上年同期(元)同比增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58,909.0818,940,309.08-95.99%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43,126,860.2761,221,500.00-29.56%

主要系本期取得的借款减少所致,公司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4312.6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122.15万元有所下降。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大幅下降,可能会对公司未来的资金来源和资金链产生一定影响,公司需关注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合理安排筹资计划,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公司的发展。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