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消息称,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的新佳通工业园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该工业园区很快将迎来首胎下线。
2025年,安徽、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陆续有大规模轮胎基地进入投产阶段,规模远超今年山东地区轮胎产业表现——甚至连山东企业都开始在非山东地区布局更大规模轮胎产能。

山东,这个传统全球轮胎产能中心似乎正在“失去魅力”······
安徽,9000万条轮胎产能即将释放
自2022年以来,安徽就以其汽车制造业优势吸引了不少中国轮胎企业在此建厂争夺配套资源。如果算上2024年已投产项目,预计到2027年底安徽规模以上在建和新投产的轮胎产能已经超过了9400万条。

如果透视这些投产一年左右和即将投产的轮胎企业就可以发现,全球轮胎产业中的一二线企业占了近7成产能投资。
其中,2025年正在积极推进建设的佳通轮胎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的新基地,规划为20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和26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的年产能。预计随着首胎下线后,产能逐步释放,佳通轮胎可实现日产6万条半钢胎和8000条全钢胎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以满足佳通轮胎在配套和替换渠道的双重需求。

同样在今年,玲珑在中国的第7家工厂也在安徽的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奠基。这笔高达51亿元的投资将为玲珑增加1200万套高性能乘用及轻卡子午线轮胎和200万套高性能卡客车子午线轮胎的年产能供应。

此外,在刚刚过去的8月,艾斯顿轮胎拿到了安徽怀远县经济开发区轮胎项目的施工许可证,这家轮胎企业12亿元的投资项目将为其在安徽增加3000万条高性能轮胎年产能。
而就在一年前(2024年),双钱集团(安徽)回力轮胎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投产,单体工厂乘用车胎产能提升到了1000万套。这是双钱集团为了顺应全球不断增长的乘用车轮胎需求,而对轮胎供应能力进行的一次重要投资。

此外,2024年6月,德国马牌在合肥工厂四期扩建项目正式投产。马牌在合肥生产基地近10亿欧元的投资将为其在2027年满产后,带来每年1800万条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总产能。

可以看到,安徽最初就是多家外资轮胎企业产能投资的选址——成熟的汽车制造业,以及地理位置的优越都有利于轮胎企业布局中国市场销售。
江苏,8950万条产能大扩张
同属于长江三角洲的江苏,产能投资规模则是另一种震撼。
第一重震撼来自于2024年的“百亿投资航母”——2024年库比森计划100亿元投资用于建设3000万条半钢胎和350万条全钢胎年产能。该项目从规划到一期投产只用了不到一年。今年2月28日,库比森轮胎首胎下线,一期1500万套半钢胎生产线已正式投入运营。
第二重震撼则来自于中国轮胎老大,中策橡胶,在常州的54.22亿元产能投资。据悉,该项目与库比森的百亿投资一样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年产1140万条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二期工程则将增加1360万条,最终形成年产2500万条的生产能力。

2025年,淮安库比森汽车零部件项目和中策橡胶在常州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项目双双进入了2025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名单及2025年江苏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名单。
而除了新势力和中国轮胎老大,江苏还在陆续上马新的轮胎项目,且单体产能都超过了千万条。
2025年6月,徐州赛途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100万条轮胎项目”获批建设。7月,江苏捷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布局的 “年产1000万条轮胎内外胎项目”也得到了建设批复。不过相对于新势力和头部企业亿元级别的投资,江苏捷轩特新材料的产能总投资额在 2634.35 万元。不过江苏捷轩特新材料与其他轮胎企业一样,产能基地建设效率很高——项目预计在2026年三季度完成施工。

江苏能够吸引轮胎企业投资的原因也是这里发达的汽车制造业。2024年,江苏汽车产量超过了225万辆,其中中策橡胶布局的常州更是贡献了近80万辆的整车产量,与东营在轮胎行业的地位相似——常州是中国汽车制造的重要基地。
此外,江苏还为不少轮胎企业提供了新能源配套销售“超车”赛道。江苏全省在2024年造出了122.6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因此,与安徽一样,江苏也有外资轮胎企业布局——在这一重要新能源汽车基地,韩泰中国江苏工厂每天都有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源源不断下线。
长江三角洲,一年2亿条轮胎新增
相对于安徽和江苏的投资热潮,浙江的产能投资则较为平静,不过这里仍有新的轮胎项目在施工建设。2024年12月,优科豪马在杭州市钱塘区的智能工厂开工建设。按照2024年优科豪马提出的“一年工厂”计划,即工厂建设周期限定在一年的计划,今年底(2025年底)该项目就有望正式投产。据介绍,该项目是杭州近十年来最大的外商独资制造业单体项目,总投资5亿美元,预计初始年产能为900万条,最终产能规划为年1400万条。

钱塘地区聚集了吉利、福特、广汽、零跑等传统知名车企与造车新势力。2023年,钱塘区的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2%。这也解释了为何优科豪马选择钱塘地区执行其“一年工厂投产计划”。

2024年到202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了至少2亿条的轮胎产能规划,甚至比中国轮胎企业在海外近两年布局的产能规模还要庞大,究其原因——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国内汽车保有量的连续增长让轮胎企业笃定了未来的成长方向。
而除了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更南的福建、广东,甚至海南都有了新的产能布局。
福建,百亿投资5945万轮胎产能
福建2025年的轮胎产能在建项目中也有大手笔投资,例如总投资额达81.82亿元的石狮建新轮胎产能投资中,150万条工矿轮胎已于今年投产。这家轮胎企业还规划了10万条工程巨胎产能、1300万条半钢子午胎产能、300万条内胎,以及垫带以及5万吨的胎面胶和2万吨的中垫胶。
此外,福建骏驰轮胎还以15亿元为福建地区新增了135万套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年产能和15万套工程胎年产能;永安建新和龙岩高品两家企业分别为福建新增了15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年产能和200万条新能源及赛事汽车轮胎的年产能。

而老牌强企黑猫轮胎则在福建龙岩市开启了堪称“产能重构”的丁基胶内胎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升级——将原规划的二期工程年产1800万条内胎生产线将整体迁至金德橡胶厂区,并在金德橡胶厂新增1800万条内胎产能,最终形成年产3600万条丁基胶内胎产能。
与长三角地区不同,福建的产能投资更多聚焦在非公路轮胎和丁基内胎产能投资上。事实上,福建的非公路轮胎制造也非常成熟——2025年6月,海安橡胶还以198条巨型橡胶轮胎打破了莆头港口原有的轮胎装船作业纪录。

巨胎、工矿胎产能规模虽然不及轿车胎、卡车胎,但是单价却可以达到每条数万元甚至更高,几乎是普通轿车胎、卡车胎单条售价的数十倍、上百倍。而近几年采矿业的蓬勃发展也让不少轮胎企业愿意在这产业成熟地带投资相关产品产能。
此外,广东高驰橡胶科技有限公司也以17.22亿元的投资为广东省新增了1250万条半钢产能。在更远的海南,大有轮胎则规划了53.65亿元产能用于120万条新材料高性能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线,以帮助大有轮胎最终实现240万条的全钢胎年产能。
南部轮胎疯狂追赶,山东产能老大还有多久
总体来看,山东以外地区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已经布局了2亿条产能,并实现了部分生产线的全线贯通。虽然整体产能仍不及山东地区,但是仅长三角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的新增产能规划几乎占到了中国轮胎总产能的5%以上。
同时,这些新增产能布局目的性很强,直指配套市场和高盈利市场,且有背后资本支撑,与单纯还在高产能扩张的部分山东轮胎企业相比,运营手段更大胆突破,运营效率似乎也更高,对于传统的轮胎产能基地山东形成了销售压力。

虽然2025年,山东地区也增加了近亿条产能,但是整体而言,力度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山东轮胎企业将更多的钱投向了海外基地,以争取到更高的海外市场份额,不过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能达到预期,我们最快也要等到3年以后才能看到答案······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