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长盈通:破局激光“内卷”,从卖产品到定义品质

时间:2025年09月28日 17:20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加速重构,下游应用市场对数据传输带宽、传感精度、激光功率的要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技术方案面临瓶颈,这也为拥有核心材料与创新技术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2025年,在AI与算力需求引爆的光电子产业新纪元下,维科网·激光在CIOE光博会上采访了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盈通)技术总监廉正刚先生,探寻特种光纤光纤环头部企业如何应对这一轮新变革。

CIOE全景:锚定三条发展曲线

作为国内少数在特种光纤领域实现从材料到器件、系统全链条布局的企业,长盈通拥有三条发展曲线——传感产业、传能产业以及热管理与下一代光通信产业,其在光博会上向外展示了公司三个方向的产品,是中国光电子产业韧性与活力的有力证明,也是其与全球光电趋势同频共振的重要见证。

在光纤传感系统领域,长盈通已形成围绕角速度传感和水下振动信号传感的光纤环圈全套开发平台;在特种传能光纤领域,长盈通专注于光纤激光器整体解决方案,从光纤源头出发,提供高性能光纤激光解决方案;在下一代光通信领域,围绕AI大算力数据中心发展需求,长盈通构建了深度垂直整合的“微型光电子产业链”,打通了以新型材料、特种光纤/光缆、光电系统、高端装备为主要产品的微型产业链体系。

市场思考:“卖产品”到“定义品质”

面对激光市场日益加剧的同质化竞争,长盈通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家偏重元器件的企业,在主流赛道与大型激光器企业正面“卷”规模,这并非是最优解。

长盈通敏锐地捕捉到该破局之道在于两个被“卷”所忽视的潜在市场:一是高门槛、小批量的进口替代型特种光纤,尽管当前应用单位少、用量未起,但技术壁垒高、利润可观,是典型的“蓝海”市场;二是产业链上游关键的测试与标准环节,国内几乎空白,当下的竞争已然升级成了对行业标准和话语权的构建。

而长盈通在光博会上展出的激光光束质量分析仪,正是其从“卖产品”到“定义品质”的战略延伸,旨在通过建立自主的检测方法与标准,为核心产品赋能,并为其未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埋下伏笔。这本质上是一种“以质取胜”的差异化竞争,通过占据价值链的制高点来规避低水平价格战的厮杀。

展望未来:提前卡位战略性新兴赛道

从“卖产品”到“定义品质”,这恰恰精准回应了中国激光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核心痛点。目前,长盈通已经积累了较多企业标准,正大量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建设。

问及未来的规划,廉总表示盈通未来会逐步走向“多元化”、“国际化”的道路,其回答折射出中国光学元件企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的典型路径。首先,公司将继续深耕传统优势领域,通过“国际光学板块”应对传感市场对低成本、小型化、高可靠性的严苛要求,巩固基本盘。其次,公以子公司为先锋,向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温控等高增长赛道拓展,并为下一代通信材料“空芯光纤”的产业化窗口进行前瞻布局

长盈通更具雄心的规划在于从“产品供应商”转变为“解决方案与标准制定者”,未来将推出以诸如激光光束质量分析仪等可以参与到建立行业标准的产品,为核心业务赋能。另外,公司紧密追踪低空经济、无人工厂等国家战略方向,寻求光学元器件的新应用场景。

这一布局清晰地表明,长盈通正通过内部协同与梯度投入,构建一个既能把握当下利润,又能决胜未来市场的强大生态体系。这种从“卷产品”到“卷标准”、“卷生态”的思维升级,正是中国制造业从追赶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关键一跃。

结语

从特种光纤的“点”,延伸到检测装备与行业标准的“线”,再辐射至低空经济、无人工厂等新兴应用的“面”,长盈通展示了从“被动配套”走向“主动引领”的一条探索路径,这无疑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长盈通用材料创新夯实基础,用标准定义高度,用生态布局赢得未来,主动选择从“制造”迈向“创造”。当一家企业开始为自己、也为行业书写“游戏规则”时,他便掌握了开启下一个时代的钥匙。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