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海洋照明产业的深海突围与智能跃迁

时间:2025年10月16日 21:31

当灯光不再仅仅用于驱散黑暗,而是成为调控水产品生长周期、诱集海洋鱼群、照亮万米深渊的精准工具,一场发生在蓝色海洋中的照明革命正悄然兴起。海洋照明,这个融合了光学、海洋生物学、材料科学与智能控制的战略新兴领域,已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通过技术攻关与资源整合,加速抢占这一蓝海市场。

技术前沿:从浅海养殖到万米深潜的"光"的进化

1.渔业照明:从"照亮"到"调控"的智能化跨越

现代渔业照明已远超基础照明功能,进阶为影响水产养殖效率的核心技术。研究表明,不同水生物种对光色、光强、光周期存在特异性反应。以行业领军企业佛山照明为例,其针对东星斑、南美白对虾、加州鲈等10+种水生生物开发的定制光配方,可显著提升养殖效益——东星斑的红鱼比例提高,南美白对虾增重率提升。这类技术通过智能光照养殖系统实现远程调控,用户通过手机APP即可精准管理光照参数,实现降本增效。

市场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技术升级的迫切性:中国LED集鱼灯行业市场规模2022年已达7.92亿元,而全国水产养殖面积超7624千公顷,海水养殖面积同比增长6.77%,为智能化照明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目前,佛山照明已在全国布局50余个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在"德海一号"等海洋牧场项目中,灯光系统既能促进养殖鱼类生长,还可吸引野生生物集聚,降低饵料成本。

2.深海照明:征服极端环境的"国之重器"

深海照明需应对高压(可达110兆帕)、腐蚀、永久黑暗等极端条件,技术壁垒极高。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重大突破。例如,佛山照明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共建的深海照明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成功研发出万米级LED深海照明装备。该装备采用压力补偿技术与特殊防腐涂装工艺,通过静态耐水压测试(耐受深度达10500米),并基于光散射模型优化光场分布,已应用于"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等载人深潜器,显著提升了深海科考的探测精度与作业安全。

技术演进路径清晰显示,深海照明正从传统卤素灯向LED主流技术及激光照明(LD)探索迈进。这一领域的国产化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持。

市场格局:快速增长的蓝海与国产化的迫切需求

海洋照明市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3.59亿美元增至2029年的4.9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5%。其中,中国市场增速更为显著,规模已从2015年的约1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从应用结构看,海洋工程照明占比约40%,渔业照明与海洋旅游分别占30%和20%。

然而,市场繁荣背后隐含着国产化挑战。由于深海照明产品需具备抗压、抗腐蚀等特性,技术门槛高,目前国内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仍较低。为快速破局,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加速技术积累。例如,佛山照明先后收购船舶照明头部企业沪乐电气(获得船级社和军品承制资质)与专业船用灯具制造商上海亮舟,快速切入船舶照明赛道,并借助其国资背景与中船等造船厂建立合作。这一模式正成为行业攻克技术瓶颈、缩短认证周期的重要路径。

产业驱动:政策赋能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

政策层面,国家"十四五"规划将深海照明列为重点攻关领域,广东省更提出"打造海上新广东"的目标,为产业提供顶层设计支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加快深海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技术层面,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核心推力。除佛山照明与中科院深海所的联合实验室外,其子公司佛照科技还与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签约,打造深海照明装备研发、生产、运维的一站式平台。这种协作模式通过光、电、热、材料等多学科协同,加速了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化的转化。

产业链剖析:细分赛道竞合与突围路径

基于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特点,海洋照明产业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细分赛道格局:

渔业照明领域,佛山照明依托智能光照系统技术优势,针对水产养殖的物种专属光照需求,开发出深远海养殖专用灯、水产养殖光谱定制灯等产品。青岛海光照明则专注于150W-300W水下集鱼灯,采用高穿透性蓝光芯片与聚光透镜设计,水下照射距离达80米,有效服务远洋鱿钓船作业需求。

深海科考领域,佛山照明与中国科学院深海所联合研发的万米级全海深LED照明装备,成功搭载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2020年马里亚纳海沟万米级深潜任务中表现卓越,实现了该领域的国产化突破。

海洋工程领域,沪乐电气(佛山照明子公司)的舰船用防爆灯具、海洋平台照明灯产品通过中国船级社(CCS)、美国船级社(ABS)等多项认证,应用于"蓝鲸一号"等大型海洋钻井平台。华荣科技凭借防爆电器技术积累,为海洋石油平台提供专业照明解决方案。

海上安全领域海洋王的FW6101防爆移动灯通过GB3836.1-2010防爆认证,在防城港港口新建堆场项目中实现智能分组控制,节能效果达50%。华荣科技的智能港口导航灯具备GPS同步闪烁功能,在宁波舟山港覆盖率超60%,有效提升夜间船舶靠泊效率。

海洋文旅领域,沉浸式体验成为新趋势。例如,在青岛奥帆中心等沿海文旅项目中,业界正在探索通过智慧灯杆触发AR虚拟海洋生物互动剧情的创新模式,以延长游客夜间停留时间,提升消费体验。

产业链核心企业矩阵与技术话语权

海洋照明的技术壁垒集中于极端环境适配与场景化定制,产业链各环节呈现差异化竞争态势:上游LED芯片领域,三安光电华灿光电等国内企业占据全球35%产能,但高端GaN衬底仍依赖进口;中游制造环节,佛山照明、海洋王等企业在细分市场实现突破,合计占据35%以上产能;下游应用端,中海油服中水渔业等用户单位积极采购国产设备,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未来趋势:智能化、绿色化与生态化

  • 智能调控成为标配:集成传感器与物联网的智能系统可实现按需照明、数据分析和故障预警。例如,佛山照明的智星物联方案已为大型物业提供能源管理平台,其技术正逐步向海洋场景迁移。

  • 绿色能源耦合加速: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照明系统的结合成为趋势,如太阳能集鱼灯在渔场的应用,可降低30%以上能耗。

  • 生态友好型照明兴起:为减少光照对海洋生物节律的干扰,企业正研发特定光谱与光强控制技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结语

海洋照明产业的光芒,已穿透浅海,照向深蓝。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的三重驱动下,产业链企业正从单点突破走向协同创新。未来,随着智能化、绿色化技术的深度融合,这条赛道不仅将催生新的产业巨头,更将为我国经略海洋提供不可或缺的"光明基石"。

(注:本微信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