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补税+滞纳金合计2154万!错用税收优惠翻车,一家上市公司补缴天价滞纳金

时间:2025年10月17日 10:32

獐子岛 10  15 日通过公告透露,其控股子公司青岛前沿海洋种业因税收优惠适用问题,需为2019-2021 年度补缴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总金额约 2154 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补缴中的滞纳金达 935 万元,几乎占了总支出的五成;而问题根源在于,税务机关认定该子公司的合作育苗业务所得,不满足 “海水养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的政策要求。

谁的事?

不是獐子岛总公司,是它控股的一家叫 “青岛前沿海洋种业” 的子公司。

什么事?

这家子公司2019年到2021年的“合作育苗”业务,之前是按 “海水养殖” 的税收优惠政策交税的(可以减半,很划算)。

现在税务局查账后认定:你这个业务不属于“海水养殖”,不能享受优惠!

所以,得把之前少交的税和产生的“滞纳金”(可以理解为罚款利息)都补上。

要补多少钱?

税款: 总共约 1219万元 (1063 + 156)

滞纳金: 总共约 935万元 (872 + 63)

合计: 大约 2154万元。

(公告里特别提到,这笔钱现在已经全部交完了。)

对公司和股民有什么影响?

不影响过去业绩: 这事儿不算以前的账算错了,所以不会去修改以前年份的财务报表。

影响今年利润: 这2154万元的“意外支出”,会全部算在2025年的成本里。

直接后果: 预计会导致獐子岛公司2025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减少约1249万元。

给股民的信号: 公司这是在提醒投资者,“我们今年会因此少赚1200多万,大家投资时要注意这个风险。”

一句话总结:獐子岛的一家子公司因为税收优惠被追认无效,补缴了2154万元的税款和罚金,这笔钱会让獐子岛今年(2025年)的利润减少约1249万元。 这对于本来业绩就不太好的獐子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证券代码:002069证券简称:獐子岛公告编号:2025-61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控股子公司需补缴税款事项的公告

一、基本情况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控股子公司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前沿海洋”)近日收到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崂山区税务局出具的《税务事项通知书》(青崂税 通【20255900号、5525号、5542号、5543号),核定青岛前沿海洋2019-2021年度合作育苗业务所得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海水养殖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要求青岛前沿海洋补缴2019-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1,063.51万元,滞纳金872.31万元。另外,青岛前沿海洋按照上述主管税局签发的《税务事项通知书》(青崂税 通【20254016号)和《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青崂税限改【202520号)先行补缴2022年度企业所得税155.73万元,滞纳金62.75万元。截止本公告披露日,上述税款及滞纳金已全部缴纳完毕。

二、对公司的影响及风险提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相关规定,上述补缴税款事项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不涉及前期财务数据追溯调整。控股子公司补缴上述税款及滞纳金将计入2025年当期损益,预计将减少公司2025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9.49万元,最终以公司2025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为准。该事项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敬请投资者关注公司公告并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 10 16

当然,獐子岛这个2154万的“学费”为所有企业,尤其是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上了一堂沉痛的实操课。以下是给其他企业的具体、可操作的行动建议:

核心原则:从“形式符合”到“实质重于形式”

税务局判断你能否享受优惠,关键不看你怎么称呼这项业务,而看你的业务实质到底是什么。

四条实操建议:

1. 【政策吃透,对标自查】

行动: 不要满足于知道有优惠,要抠字眼,精准理解政策的每一个要件。

具体做法:

建立“税收优惠台账”: 针对公司享受的每一项税收优惠,列出其政策文号、适用条件、所需备查资料。例如,针对“海水养殖减半征收”,就要明确政策中“海水养殖”的明确定义、范围,并与自己的业务逐一对比。

定期复核: 每年汇算清缴前,都要重新审视业务实质是否仍然符合优惠条件。业务模式有变化时,必须重新评估税务处理。

2. 【证据链为王,闭环管理】

行动: 用扎实的内部资料和业务合同,证明你的业务实质与优惠条款完全匹配。

具体做法:

合同是关键: 在签订合同时,就要考虑税务影响。像獐子岛的“合作育苗”,如果合同条款更多地体现了“委托研发”、“技术服务”或“简单加工”的性质,而非自主承担风险的“养殖”,就极易被挑战。

资料要齐全: 将能够证明业务全过程的资料(如生产记录、投入物耗清单、成本归集、人员安排、成果交付等)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证据链。要能做到向税务人员展示时,一目了然。

3. 【主动沟通,寻求确认】

行动: 在不确定性面前,被动等待稽查不如主动寻求官方确认。

具体做法:

书面咨询: 对政策理解有模糊地带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咨询,获取官方解读。

申请裁定: 对于重大、复杂的业务,可以考虑适用“预约定价安排”的类似思路,与税务机关就特定事项的税务处理进行事先沟通和确认,虽然程序复杂,但一劳永逸,能极大降低未来风险。

4. 【健康检查,防范未然】

行动: 把税务合规作为一项持续的、前置性的工作,而非年终的补救。

具体做法:

引入“外脑”: 定期聘请独立、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或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税收优惠适用情况进行“健康检查”或“税务尽职调查”。内部人员的判断可能有局限或惯性,外部专家能提供更客观、前瞻的风险视角。

评估“滞纳金”成本: 在进行任何有税务风险的筹划时,都要在心里算一笔账:每日万分之五的税收滞纳金(年化约18.25%),远超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成本。这是一把“沉睡的利刃”,一旦落下,代价惨重。

总结一句话给企业主和财务负责人:

在税收优惠上,不要“我以为”,要“有依据”;不要“事后辩”,要“事前清”。

“先开枪后画靶”(先享受优惠,等稽查再找理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业务未做,税务规划先行)才是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的正道。

这笔2154万的账单,是所有企业最好的警示:税务合规省下的,才是真正赚到的利润。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