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概况:海洋钻井平台作为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集海上钻井、原油存储与人员居住等核心功能于一体,是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的关键环节,全球约70%的油气资源蕴藏于深海区域。自1896年全球首座海上钻井平台问世以来,海洋钻井技术实现了从浅水木质栈桥到深水智能化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我国自1960年完成首口海上钻井后,逐步建立起涵盖浅水大位移井、深水无隔水管钻井等先进技术体系。2012年5月,我国自主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正式开钻,标志着深水钻井能力迈入新阶段。2017年2月,我国建造了“蓝鲸一号”深海钻井平台,随后又制造了“蓝鲸2号”深海钻井平台;它们配置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闭环平台;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半潜式深海钻井平台。2025年4月,我国首艘第六代国产超深水半潜式平台“奋进号”再次实现技术突破,刷新国内3500米至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为深水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支撑原油稳产2亿吨目标提供重要装备支撑。数据显示,中国海洋钻井平台制造业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3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78%。在能源需求持续拉动与技术迭代双轮驱动下,海洋钻井平台行业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相关上市企业:中海油服(601808)、海油工程(600583)、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中信特钢(000708)、鞍钢股份(000898)、首钢股份(000959)、云铝股份(000807)、中国铝业(601600)、普利特(维权)(002324)等。
相关企业: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海洋钻井平台行业发展历程、海洋钻井平台行业产业链、钢材行业产量、铝合金行业产量、全球海洋钻井平台市场利用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生产总值、海洋钻井平台生产总值、海洋钻井平台行业竞争格局、海洋钻井平台行业发展趋势
一、海洋钻井平台行业概述
海洋钻井平台是主要用于钻探井的海上结构物,上装钻井、动力、通讯、导航等设备,以及安全救生和人员生活设施。海洋钻井平台按运移性可分为固定式钻井平台和移动式钻井平台,其中,固定式钻井平台可分为导管架式平台、重力式平台和塔式平台;移动式钻井平台可分为坐底式钻井平台(包括步行式钻井平台、气垫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浮式钻井船(又称钻井浮船)。按照钻井方式可分为浮动式钻井平台和稳定式钻井平台,其中,浮动式钻井平台可分为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钻井船、张力腿式平台;稳定式钻井平台可分为固定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坐底式钻井平台。

海洋钻井平台的六大功能系统分别为钻井系统、定位系统、升沉补偿、安全系统、动力系统和生活模块。

二、海洋钻井平台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钻井平台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在渤海歧口凹陷构造带建立了第一座海上钻井平台——海一井,并于1967年试出油流,日产油119吨,成为中国海上第一口工业油气流井。此后,中国逐步开始自主设计和建造自升式钻井船,如1972年建成的“渤海一号”。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海洋钻井平台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2004年,中国石油海洋公司成立,随后在渤海湾三个油田海上钻完井17口,试油试采11.2万吨。在制造端,2008年中集集团收购烟台来福士公司正式进入海工装备制造领域。2010年,公司制造的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2017年公司建造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开启了中国首次海底可燃冰的试采工作。2021年,开始建设3060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项目。随着设计端和制造端的崛起,我国在深水钻井平台方面持续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海洋石油981”号是中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该平台于2011年交付使用,并在南海进行了多次深水钻井作业。与此同时,中国还正在设计和建造更多超深水钻井平台,如由上海外高桥造船厂设计、建造的3000米工作水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在不断推进智能化和环保化的发展方向。例如,全球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深蓝探索”在南海成功开钻,标志着中国在智能化深水油气装备领域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此外,中海油东海钻井平台还实现了多个海域之间的平台群5G网络环境,形成了智慧海上钻井采油平台。

三、海洋钻井平台行业产业链
海洋钻井平台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设备,主要包括钢材、铝合金、水泥、混凝土、复合材料、防腐涂料、钻井设备、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产业链中游是海洋钻井平台的建造和维修环节,涉及船舶建造企业、海洋工程企业以及专业的钻井平台维修服务公司。船舶建造企业负责钻井平台的建造工作;海洋工程企业则负责平台的安装和调试;海洋钻井平台维修服务公司则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产业链下游为海洋钻井平台的运营和租赁服务。海洋钻井平台运营公司负责钻井平台的日常运营管理,为客户提供钻井服务;租赁服务公司则将海洋钻井平台租赁给有需求的客户。

钢材是海洋钻井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从钻井平台的建造到钻杆的制造,都离不开钢材的支撑。钢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的可焊性等特点,能够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耐候钢、不锈钢等新型钢材的应用也为海洋钻井平台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我国钢材产量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钢材产量从2017年的10.5亿吨增长至2024年的14亿吨,年复合增长率为4.2%。2025年1-8月,中国钢材产量为9.82亿吨,同比增长5.5%。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海洋钻井平台的建造。铝合金的主要优点是轻质,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铝合金的缺点是易于磨损和划伤,需要进行表面处理。我国是铝合金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铝合金产量稳步增长。中国铝合金产量从2017年的792.2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614.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0.7%。2025年1-8月,中国铝合金产量为1232.4万吨,同比增长21.29%。随着钢材和铝合金产量的持续增长,将为海洋钻井平台的规模化建设、技术升级及轻量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础,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

注:本文节选出自智研咨询发布的《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海洋钻井平台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展望: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海洋钻井平台市场前景广阔[图]》行业分析文章,如需获取行业文章全部内容,可进入智研咨询搜索查看。
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中国海洋钻井平台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海洋钻井平台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海洋钻井平台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海洋钻井平台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海洋钻井平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从2025年全国海洋钻井平台行业发展环境、整体运行态势、运行现状、进出口、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系统、客观的对我国海洋钻井平台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5年中国海洋钻井平台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5年度中国海洋钻井平台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海洋钻井平台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海洋钻井平台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海洋钻井平台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