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成立26周年之际,以“AI引擎 智造深蓝”为主题的“2025外高桥造船发展论坛”顺利举办。本届论坛由外高桥造船主办,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承办。

此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在船舶工业制造中的深度应用与转型路径,探讨人工智能在船舶工业制造中的未来发展。与会专家从船舶工业数字化转型、智能造船实践、智慧船厂建设、大模型技术落地等多个角度展开交流,分享了AI在设计与生产一体化、制造向“智造”跃迁等方面的实施路径与案例。论坛凝聚共识,强调AI是推动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旨在助力中国船舶工业在“十五五”期间实现智能化升级与海洋强国目标。
论坛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海克斯康数字智能大中华区副总裁张鑫,外高桥造船信息总监袁轶,中船集团科技信息部副主任朱明华,上海工业数字化研究院院长陈廷炯先后发表主旨演讲。论坛由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张学辉主持,外高桥造船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刚致欢迎辞,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致闭幕词。
陈刚在致辞中指出,在海洋经济强劲发展与全球造船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AI是突破壁垒、实现“智造深蓝”的核心动能。他回顾了外高桥造船“十四五”期间通过“11410”战略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造船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十五五”,他表示,外高桥造船将坚守使命愿景,巩固既有格局,期望通过此次论坛,汇聚多方智慧,共同探寻AI驱动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主旨演讲环节,李彦庆作了以《穿越惊涛骇浪的无人海区——中国船舶工业的新起点与未来发展》为题的演讲,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并清晰勾勒出通往未来的航线,指明了中国船舶工业破浪前行的新起点与核心动能。张鑫围绕《智慧船厂管理设计生产一体化》发表了演讲,结合海克斯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实践经验,深入分享了智慧船厂建设的整体思路与实施路径,系统阐述了设计、管理与生产一体化的数字化实践经验。袁轶在《抓住人工智能新机遇,开启数字造船新征程》为题的演讲中,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分享了外高桥造船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切实可行的推进路径与落地场景。朱明华分享了《从制造向智造跃迁:船舶领域数智化转型》的主题演讲,深入解读了“制造”向“智造”跃迁的内涵、关键驱动力和实现路径。陈廷炯则作了《企业大模型应用落地框架及实践》为题的演讲,系统阐述了大模型技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落地思路与实践路径。
在闭幕词中,邢文华指出,当前正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之际,AI作为全球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正在深刻重塑行业格局。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进一步凝聚共识、共同思考如何利用AI等前沿技术,推动造船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船舶工业十五五再上台阶,并期待外高桥造船作为行业内最具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和影响力的造船企业之一,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据了解,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4所国内高校,中国船级社(CCS)、英国劳氏船级社(LR)、美国船级社(ABS)、意大利船级社(RINA)等8家船级社,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上海新能源中心、浦东新区科经委、高东镇政府等单位的代表以及外高桥造船老领导、现任领导和各部门员工代表共同参加本次论坛。
1. 凡《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原创内容,未经本报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已经本报授权使用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如有,不得违反该作品限制声明,且需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注明“来源:《中国船舶报》或《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以及作者名称”。如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微信号发布注明来源的转载稿件或翻译稿件,转载或翻译目的在于传递及交流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报赞同文章观点,亦不对文章真实性、数据科学性等负责。如有单位或个人对本报转载或翻译稿件的上述内容存在质疑,请直接联系原著作权机构或个人。
3.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微信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