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国资入主告吹,门店关闭近千家,良品铺子路在何方?

时间:2025年10月23日 21:41

经过三个月的博弈,原本即将“牵手”的武汉国资良品铺子“分手”了。

近日,良品铺子发布公告,因截至《股份转让协议》约定的最终截止日,生效条件未能全部达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终止控制权转让。

与此同时,第二大股东达永有限与长江国贸的股权转让协议也相应终止。

时间回到今年7月。

7月17日,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向长江国贸转让其持有的良品铺子8421万股股份,合计转让21.00%股份对价合计10.46亿元。此外,良品铺子持股5%以上股东达永有限公司也向长江国贸转让3604.99万股股份,合计约8.99%股份交易对价合计4.45亿元。本次交易,长江国贸支付的总交易款项约14.94亿元。

根据公告,如果交易顺利完成,良品铺子的控股股东将从宁波汉意变更为长江国贸,实际控制人将由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潘继红变更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官网信息显示,长江国贸成立于2022年5月,公司由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而后者由武汉市国资委控制。

然而,这笔交易背后,却存在“一股两卖”的争议。

早在2025年5月,宁波汉意于化解自身债务的需求,曾与广州轻工签署《协议书》,约定广州轻工在尽职调查之后有权受让良品铺子部分股份。

然而,宁波汉意并未在约定时间内与广州轻工签署股权交易协议,而是在不足两个月后转向与武汉国资签约。

今年7月,广州轻工对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导致宁波汉意所持良品铺子19.89%股份被冻结。由于这笔冻结,最终导致良品铺子与武汉国资的交易条件无法达成,控制权转让计划在10月15日正式终止。

在股权纠纷悬而未决的同时,良品铺子的经营业绩也在持续承压。

此前,为应对市场竞争,2023年11月,良品铺子宣布实施品牌成立1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到45%。值得注意的是,其2021年、2022年的销售毛利率也只有27.57%和26.77%,这一波降价,已经无限逼近成本线了。

然而,从结果上看,降价策略并未有效遏制业绩下滑。而量贩零食模式的强势来袭也给良品铺子的业绩带来挑战。

年报显示,2024年,良品铺子实现营收71.59亿元,同比下滑11.02%;归母净利润为-4610万元,同比下滑125.57%,出现自2020年2月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025年半年报显示,良品铺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29亿元,同比缩水27.2%,由盈转亏;归母净利润为-0.94亿元,同比下滑491.59%;扣非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暴跌1694.33%。

与此同时,曾经的核心优势——线下渠道也出现了明显收缩。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良品铺子门店数共2445家,较2023年巅峰时期的3293家减少了848家,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关闭的门店数超过四分之一。

相比同类品牌,三只松鼠有每日坚果、卫龙有辣条、魔芋爽等代表产品,但良品铺子至今没有这样强记忆点的代表产品。虽然曾在2023年一口气推出50余款新品,但市场的反馈也是不温不火。

良品铺子也在量贩零食这一赛道做了相关的提前布局,但从结果上看,都未能转化成良品铺子自身的竞争优势。

其中一项就是,2023年4月,良品铺子通过子公司宁波广源聚亿出资4500万元参与赵一鸣A轮融资,成为持有赵一鸣3%股权的股东。但当年10月,就以1.05亿元将所持赵一鸣股权进行了转让。

随后的2023年11月10日,国内量贩零食两大品牌“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正式宣布进行战略合并。2025年4月,鸣鸣很忙提交港股上市申请。申请文件显示,截2024年底,鸣鸣很忙实现GMV(商品交易总额)555亿2025年9月,鸣鸣很忙全国门店数超过20000家,并获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权威认证。

2020年2月24日,良品铺子顶着“高端零食第一股”身份登录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值一度突破300亿元,而最新市值仅剩50亿元。随着国资入主计划的终止,良品铺子的破局之路依然漫漫。

作者:晴羽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