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基启动了光伏行业史上最严厉的成本削减,大规模裁员与高管降薪双管齐下。在职员工同比从7.5万人骤减至3.8万人,降幅达49.57%。其中生产人员减少53.33%,技术人员减少42.8%,但技术人员流失导致BC技术研发进度滞后,生产端熟练工人短缺进一步降低产能利用率,员工士气低落与离职潮亦形成恶性循环。
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不得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然而今年10月13日,光伏巨头隆基绿能(股票代码601012)公告其累计担保266亿元(含子公司),已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3.75%。
图片来源于:隆基绿能公司公告曾几何时,号称“光伏茅”的隆基绿能,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元,十年间营收增长58倍,净利润飙升360倍,一时风光无限。如今却已深陷巨亏泥潭,2024年全年亏损86.18亿元,创下近十年最差纪录,股价更较历史高点暴跌73%,市值蒸发超3900亿元。从全球龙头空降到行业第四,从高光时刻再到裁员降薪,隆基绿能跌宕的轨迹,恰似国内光伏行业在市场波动和技术迭代多重考验下的缩影。

库存积压利润挤压
产能过剩是祸源
2023年底,隆基绿能首开亏损季,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25.82亿元,同比下降36.23%;归母净利润则巨亏86.17亿元,震惊了资本市场。2025年上半年又连续亏损,至此已连亏7季。

数据来源于:隆基绿能2024年年报
以存货减值为主的资产减值损失,是造成隆基绿能连续亏损的重要原因。其在2024全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高达87.01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61.28亿元,占比70%,主要因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库存商品价值缩水。而存货账面余额仍超180亿元,其中库存商品占比过半,于是在2025年上半年继续计提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7.84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48.70亿元,占比84%。董事长钟宝申明确表示,存货减值对业绩影响显著。
隆基绿能发生上述巨额减值损失,原因来自价量双重因素。首先是量,BC二代组件初期量产不顺,直至2023年9月才有眉目,导致存货积压与技术迭代时间错配,后续需大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董事长钟宝申也承认新产品HPBC1.0因研产销脱节导致库存积压,加剧减值损失。
其次则是光伏产业链价格暴跌,2024年硅片市场均价下跌超50%、组件也下跌超30%,比如双面双玻组件均价从0.7元/W下降至不足0.5元/W。隆基绿能作为硅片组件双料龙头,首当其冲,不仅存货减值严重,毛利率也成为重灾区。
隆基绿能2024年综合毛利率仅7.44%:同比减少超10个百分点,其中硅片及硅棒业务毛利率为-14.31%。2025上半年,综合毛利率继续下降至负值,仅-0.82%。此时“越卖越亏”,巨大销售体量让净利润负担更加沉重。
无论是滞销导致商品库存积压,还是价格暴跌压缩利润空间,问题源头均来自光伏产能严重过剩。
由于前期盲目扩产、技术同质化以及需求增长滞后,2024至2025年,我国光伏产业链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挑战,在硅片与组件环节尤为突出。2024年国内硅片产能产能约753GW,但实际消耗量仅654GW,导致库存积压严重;同期组件产量约588GW,但国内装机量仅277GW,出口依赖度高,部分产能闲置。2025年,组件产能过剩持续恶化,头部企业开工率仅有50%,价格战频发,行业陷入“以价换量”恶性循环,隆基绿能也深受其害。
此外,以关税为主的贸易壁垒,也无情地打击着隆基绿能相对高毛利的海外市场。

关税全方位打压,黑科技量难起
海外高端市场对高效组件接受度更高,毛利率表现也好于国内市场。2023年,隆基绿能在美国市场组件毛利率曾达29.33%;2025上半年,其在国内市场的毛利率为-4.21%,而在海外市场则为4.77%。
欧洲市场是隆基绿能最核心的海外市场,通过类似“北欧弱光环境优化组件”这样的本地化研发,市占率已达16.4%,其次则是美国市场。但受国际环境影响,中国本土组件出口美国正面临最高70%的关税税率,主要由301关税和双反税组成;而今年4月贸易战正酣时,离谱的税率曾高达104%。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为此在2024年中报业绩说明会上疾呼:“因为各种贸易政策的限制,在过去几年里从中国能够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能几乎为零,中国光伏产品几乎没有直接出口到美国。”
隆基绿能也投建了马来西亚2.8GW组件、越南3.35GW电池等海外产能,主要输出美国。但今年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行业新加征的高额转口税,又把这道门堵上了。由于这东南亚四国占美国光伏进口量的83%,新关税旨在切断中国的主要转口路径。其中越南高达395.5%,马来西亚则为34.4%。这一新变化导致隆基绿能在越南的产能基本退出美国市场,仅马来西亚保留电池出口机会。不过,隆基绿能在美国俄亥俄州5GW组件工厂的投产,不仅规避了高额进口关税,还可获每瓦0.11美元的税收抵免,但人力资源和环保等运营成本较高仍是问题。
除了高利润的海外市场,“黑科技”HPBC2.0技术加持的新品也被隆基绿能寄以厚望。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HPBC2.0电池技术,通过复合钝化工艺与泰睿硅片创新,实现了晶硅电池理论效率(29%)的91%,量产效率突破26.5%,良率提升至97%。其核心优势包括全生命周期发电量提升6%-8%,高温环境更可靠性,消除焊线弯折问题,抗裂性显著增强,适配分布式场景的弱光发电需求等。

数据来源于:隆基绿能官方网站
隆基绿能期待通过HPBC2.0的上述高效特性带来差异化竞争力,此前曾预计2025年末HPBC2.0产能占比将超60%。但事与愿违,2025年上半年BC组件出货量仅4GW,占总出货量10%,未形成规模效应,这与客户认知滞后以及产能爬坡耗时均有关。分布式市场对BC组件接受度需培育,部分客户因短期成本考量转向TOPCon产品,导致订单转化周期延长。HPBC2.0对硅片纯度、设备精度要求更高,2025年一季度良率波动影响初期产能释放,原计划年产能50GW的规划尚需分阶段推进。此外,HPBC2.0工序复杂,单位成本较TOPCon高15%-20%,在行业价格战背景下推进难度加大。

重股价大缩水
大裁员大降薪谁更受伤?
主营业务持续亏损“失血”,隆基绿能流动性也承压明显,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47.25亿元,同比大降。担保余额也一再增加,从2024年末时的253.99亿元新增到266亿元(含子公司),已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3.75%,代偿风险继续增大。

数据来源于:隆基绿能2024年年报
为此,隆基启动了光伏行业史上最严厉的成本削减,大规模裁员与高管降薪双管齐下。在职员工同比从7.5万人骤减至3.8万人,降幅达49.57%。其中生产人员减少53.33%,技术人员减少42.8%,但技术人员流失导致BC技术研发进度滞后,生产端熟练工人短缺进一步降低产能利用率,员工士气低落与离职潮亦形成恶性循环。董事长钟宝申税前报酬也从1153.95万元降至89.55万元,降幅92.24%;总经理李振国从816.12万元降至84.65万元,降幅89.63%。
隆基绿能股价呈现大幅下跌趋势,较历史高点暴跌73%,市值蒸发超3900亿元。当海外市场政策风险与国内产能过剩形成双重挤压时,资本更倾向于行业出清后的确定性机会,高瓴资本旗下HHLR为此不惜低位减持5.84亿元宁愿“割肉”离场。
面对负面消息密集释放,钟宝申的下一张底牌又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