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在近期举办的2025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中国主流风电整机商集体发力,集中发布了一系列全新风电机组,充分展现出中国风电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本次发布的新机型在平台化构建、智能化升级、抗台风性能强化及深远海适配能力等方面均实现显著突破,以下是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对各企业新机型发布情况的详细梳理。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金风科技

金风科技此次发布了6款以上新机型,涵盖陆上与新一代海上两大类别。其中,陆上机型依托新一代陆上全系204-Ultra产品平台打造,具体型号包括功率4~4.55MW的GWH204-4-4.55MW、功率5~5.6MW的GWH204-5-5.6MW、功率6.25~7.15MW的GWH204-6.25~7.15MW、功率7.5~10MW的GWH204-7.5~10MW,以及功率10.5~11.1MW的GWH204-10.5~11.1MW。所有陆上机型的风轮直径均为204米,适用区域覆盖低风速(5~10m/s)至高风速(8~10m/s)范围,且拥有25年的设计寿命优势。海上机型则基于新一代海上266-14-Ultra产品平台研发,型号为GWH266-14MW,功率达14MW,风轮直径266米,适用于海上低风速区域(6.5~8.5m/s),设计寿命长达30年。
远景能源

远景能源此次推出6款以上新机型,包含海陆机型、陆上机型以及新一代ModelTPro陆上智能风机平台。海陆机型为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功率范围在5~16.7MW之间,风轮直径为206~272米。该机型通过集成化设计实现协同效能提升,在传统风控体系基础上,将整体效率提高20%以上,综合建设成本较集中式配储方案降低10%以上。陆上机型中,EN-220/10MW构网型风机功率为10MW,风轮直径220米,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构网型风机。ModelTPro平台下的机型包括EN-220/6.25~10+与EN-206/8.35~10+,前者功率6.25~10+MW、风轮直径220米,可适配低中高多类风速;后者功率8.35~10+MW、风轮直径206米,主打高风速适配。这两款机型依托“远景天机”气象大模型与“远景天能”能源大模型,实现高可靠性与灵活适应电网变化的能力,重新定义了风机性能标准。
明阳智能

明阳智能此次发布2款新机型,均为海上机型,且均基于OceanX天成平台研发。具体型号为MySE25与MySE50双叶轮机型,其中MySE25功率25MW、MySE50双叶轮机型功率50MW,两款机型风轮直径均为290米,均适用于深远海区域。该系列机型采用创新性平台设计,具备出色的抗台风能力。
运达股份

运达股份此次发布2款以上陆上新机型,均基于新一代10MW级高性能陆上风电机组平台打造,型号为WD230-10000/15000,功率范围覆盖10~15MW,风轮直径230米,面向全球市场推出。
三一重能

三一重能此次发布6款陆上新机型,均隶属于基于陆上全场减速机型打造的SI-242系列平台。具体型号为SI-242系列,功率等级涵盖5.6MW、6.7MW、7.7MW、10MW、11MW与12.5MW,风轮直径242米,适用区域覆盖高中低全风速范围,同时开创了行业内首个陆上全场减速机型品类。
电气风电

电气风电此次发布1款海上新机型,基于“海洋平台”全新一代深远海机组研发,型号为EW18.0-300,功率18MW,风轮直径300米,适用于中高风速海域。该机型在可靠性与智能化方面实现双重升级,同时对存在制造障碍的系统进行了强化改造。
东方电气

东方电气此次发布3款以上新机型,包含陆上与新一代海上两大类别。陆上机型基于H6.x-10MW-222陆上平台打造,型号为H6.x-10MW-222,功率范围6.x~10MW,风轮直径222米,可实现高中低风速全覆盖。海上机型包括新一代17兆瓦级直驱漂浮式海上机组与H12-18MW-260海上平台机型,前者功率17MW,适用于深远海区域;后者功率12~18MW,风轮直径260米,适用于中高风速海域。
中船科技

中船科技此次发布3款新机型,涵盖陆上与新一代海上两大类别。陆上机型基于H220平台研发,具体型号为H220-5MW与H220-7.7MW,其中H220-5MW功率5MW、H220-7.7MW功率7.7MW,两款机型风轮直径均为220米,适用于4.5~7.5m/s的中低风速区域。该系列陆上机型的搭载高度可从120米延伸至200米,能够实现山地、平原等多场景全域覆盖。海上机型基于H305平台打造,型号为H305-20MW,功率20MW,风轮直径305米,适用于深远海中高风速区域,可抵御17级台风,在10m/s风速下满载小时数超4300小时,能有效提升收益率。
中国中车

中国中车此次发布3款新机型,均为海上机型,且均基于中车H4平台研发。具体型号包括16.7MW-D300、18MW-D300与26MW-D300,其中16.7MW-D300功率16.7MW、18MW-D300功率18MW、26MW-D300功率26MW,三款机型风轮直径均为300米,适用于各类海上区域。
兴蓝风电

兴蓝风电此次发布1款海上新机型,基于“基双机”30MW+级深远海浮式风电机组平台研发,型号为“基双机”30MW+级深远海浮式风电机组,功率达30+MW(由2台15+MW机组组成),适用于深远海区域。
华锐风电

华锐风电此次发布1款陆上新机型,基于SL6.X/230平台打造,型号为SL6250/230,功率6.25MW,风轮直径230米,适用于低风速风区。
从本次CWP2025的新机型集中发布情况不难看出,中国风电产业正以惊人速度推进技术迭代。陆上风电已全面迈入6MW+时代,10MW级平台成为新的竞争核心,且通过平台化设计实现了对全风速区域的精准覆盖;与此同时,构网型技术、风储一体等创新方案,为提升电网友好性提供了全新解决路径。
在海上风电领域,竞争已明确进入15MW+超大功率时代,20MW乃至30MW级别机型陆续亮相,瞄准广阔的深远海市场;漂浮式技术也从概念验证阶段逐步迈向商业化应用。此外,基于气象与能源大模型的智能风机、更优的可靠性设计,以及应对极端天气的强大适应能力,共同构成了下一代风电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作者: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