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企业】“国产剃须刀之王”飞科电器之困:双品牌承压,增长新引擎何处寻?

时间:2025年10月27日 13:52

摘要在竞争激烈且变幻莫测的家电市场中,被誉为“国产剃须刀之王”的飞科电器,如今正站在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全力探寻新的增长路径,其每一步举措都备受市场关注。(下文主要数据或观点引用自:AI助手

在竞争激烈且变幻莫测的家电市场中,被誉为“国产剃须刀之王”的飞科电器,如今正站在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全力探寻新的增长路径,其每一步举措都备受市场关注。

今年9月,飞科电器联营企业纯米科技获准在新三板挂牌,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市场中激起广泛涟漪。飞科电器自1999年创立以来,凭借剃须刀等个人护理电器迅速崛起,在个护领域树立了极高的知名度,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品牌。2020年,飞科电器做出重要战略决策,投资主营厨房家电业务的纯米科技,这一举措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其有意将厨电作为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试图在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差距。纯米科技的资本进程可谓一波三折。2021年,纯米科技拟主板挂牌,却因对小米集团依赖过高、独立性不足而中止上市辅导。直至2025年9月,才正式在新三板挂牌。截至2025年9月,飞科电器持股纯米科技13.79%,但纯米科技2023年至2024年来自小米集团的销售占营收比例分别高达88.79%、90.26%,自主品牌收入不足一成。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指出,飞科电器与纯米科技在技术路线、供应链体系等方面差异显著,业务关联度低,这使得纯米科技能否成为飞科电器的创新引擎,目前仍是未知数。飞科电器原本希望借助自身在渠道、供应链等方面的积累,与纯米的技术优势形成互补,但现实情况却让这一愿景面临诸多挑战。

自2016年确立双品牌战略以来,飞科电器试图通过“飞科”聚焦中高端市场,“博锐”主打性价比,覆盖更广的消费层级。从理论上讲,这种双品牌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实现市场的全面覆盖。然而,在电动剃须刀市场趋于饱和、产品同质化加剧的背景下,双品牌模式的协同效应却难以显现。

2025年上半年,飞科电器的经营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双品牌战略面临的困境。公司实现营收21.16亿元,同比下滑8.76%。其中,主打大众市场的“博锐”收入同比下降18.07%,销售占比降至19.48%。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博锐品牌营收仅为4.11亿元。梁振鹏分析认为,飞科品牌高端化更多体现在价格层面,核心技术有待提升;博锐品牌则面临小米等互联网品牌的冲击,在性价比赛道上突围效果有限。消费者在购买电动剃须刀时,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性能、品质和创新性,而飞科电器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使得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除了双品牌战略面临压力,飞科电器在其他品类的发展也遭遇了挫折。飞科电器曾寄希望于电吹风品类,期望通过拓展产品线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增长。然而,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为3.97亿元,同比下滑3.17%。随着追觅、徕芬等品牌的崛起,电吹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些新兴品牌凭借先进的技术、创新的设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使得飞科电器在电吹风市场的竞争力再次受到挤压。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消费者对于家电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飞科电器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GKURC产经智库首席分析师丁少将认为,纯米科技挂牌新三板,短期对飞科电器主营业务直接助益有限,但后期若协同到位,有望成为外部创新引擎。这为飞科电器的转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思路。飞科电器可以借助纯米科技在厨房家电领域的技术和创新优势,结合自身的渠道和供应链资源,实现业务的协同发展。

同时,飞科电器需加速从渠道驱动向技术 + 品牌双轮驱动转型。在技术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在品牌方面,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否则,飞科电器存在品牌老化风险。在“国货新势力”不断涌现、消费结构持续分化的当下,飞科电器既要守住传统优势,更要重启创新力与品牌势能,找到增长新叙事。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