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想推这政策,其实是美国一些小生物公司怕了——怕大公司都去买中国的药,自己没生意做,所以想拦着。但大药企肯定不乐意,会想办法反对,它们的态度对这政策能不能成很关键。

编辑:棂星
封面来源:网络\素材中国

9 月 10 日晚间,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项行政命令,意图对中国药品实施严格限制。
具体想怎么限制?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美国药企如果想从中国生物公司拿药的授权,得经过更严的检查;二是美国FDA(管药品审批的机构)会更仔细查中国药品的临床试验数据,而且提交这些数据的企业,要交更多监管费。
这消息一影响,9月11号开盘,靠美国业务吃饭的中国药企股价就集体大跌。
港股里,跟生物科技相关的指数一度跌超7%,百济神州、药明康德这些公司都跌得厉害;A股也一样,百济神州-U、益方生物早盘甚至跌超10%。
不过到了中午,情况就好转了,部分药企股价开始回暖。
比如益方生物-U、荣昌生物收盘时还涨了,百济神州-U的跌幅也缩到7%以内。
并且白宫很快就回应:没在“积极考虑”这个政策草案。
业内分析,这政策想落地不容易,核心原因在于美国内部利益集团之间存在巨大分歧。
美国大型跨国药企,如辉瑞、强生等,长期以来通过购买中国的创新药管线,大幅节省了研发时间和成本,收获了丰厚的利润。
数据显示,仅 2025 年上半年,我国创新药出海的 BD 交易总额就已接近 660 亿美元。截至 2024 年,源自中国的药物在美国 FDA 新药批准量中约占 4%。按照当前创新药 BD 出海的强劲势头发展,摩根士丹利的报告预测,到 2040 年,这一比例将飙升至 35%。
这些头部跨国药企在美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远非小型生物公司所能比拟。
这次想推这政策,其实是美国一些小生物公司怕了——怕大公司都去买中国的药,自己没生意做,所以想拦着。但大药企肯定不乐意,会想办法反对,它们的态度对这政策能不能成很关键。
另外,关于查临床试验数据,美国FDA早就开始对中国的这类数据查得更严了,中国药企也早有准备。
比如现在中国药企在海外做试验,会尽量多找美国患者参与,还会针对不同人种设计试验;而且很多药企会把海外的药权卖给美国大公司,自己只做前期试验展示药效,就算真要更严核查,实际影响也有限。
这也是为何很快,药企板块就回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