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股网 > 股票新闻 > 正文

南京银行2025上半年双重警报:非息收入明显下滑,教育业不良率异常攀升至10.14%

时间:2025年10月14日 15:2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眼镜财经)

转自:眼镜财经

净息差收窄、非息收入下滑、个人贷款增长乏力、资产质量隐忧以及频繁的监管处罚,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给南京银行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作为国内城商行中的重要参与者,南京银行601009.SH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引发市场关注。《眼镜财经》注意到,尽管该行表面维持营收与净利润增长态势,但财报数据背后,净息差持续收窄、非利息收入显著下滑、部分行业不良贷款率高企及年内密集监管处罚等问题集中显现

在盈利结构优化、资产质量管控及合规体系建设等方面南京银行仍有多重挑战待解,城商行转型发展中的南京银行样本正面临考验。

净息差收窄,非息收入下滑明显

净息差是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2025年上半年,南京银行净息差1.86%,较上年同期降低0.10个百分点,较上年末下滑0.0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银行在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管理上的失衡。

在当前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南京银行一方面面临着贷款端利率下行压力,以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及应对同业竞争;另一方面,在存款端,尽管采取了压降付息成本等措施,如个人存款付息成本压降20BP,但整体负债成本的下降幅度仍难以抵消贷款端收益的减少。

《眼镜财经》注意到,就在一年多前,南京银行2024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62.16亿元,同比增加19.12亿元,同比上升7.87%。其中,利息净收入128.11亿元,同比下降5.97%;非利息净收入134.05亿元,同比增长25.51%当时非息收入占营收比例超过一半。

然而,曾经作为南京银行盈利重要来源的非利息净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明显下滑。数据显示,上半年非利息净收入128.34亿元,同比减少5.71亿元,下降4.26%,占营业收入比重降至45.06%,同比下降6.07个百分点。

在非息收入的构成中,各项业务表现参差不齐。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8.02 亿元,同比增长6.70%,显示出部分中间业务仍有一定发展潜力。然而,投资收益虽同比增长23.05%,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却大幅下滑60.13%至17.14亿元。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主要源于银行持有的债券等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去年受益于债市行情,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增329.48%,但2025年一季度却录得-2.16亿元,直至二季度才重新回正。二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回升主要得益于债券收益率高位回落。但这种收益的大幅波动,反映出南京银行在金融资产投资管理上对市场行情的高度依赖,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和风险抵御能力。

此外,汇兑收益为-1593.7万元,其他业务收入、其他收益分别同比减少35.86%、25.54%。非息收入的下滑,使得南京银行收入结构的均衡性受到破坏,原本非息收入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与贡献度但今年上半年过完,依赖利息净收入的隐患再次暴露

资产质量恶化教育业不良率超10%

资产质量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石。2025年上半年,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4%,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虽整体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这一细微变化仍值得关注。

拨备覆盖率为311.65%,较上年末降低23.62个百分点;拨贷比2.6%,较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银行抵御潜在风险的能力有所下降。

分行业来看,对公贷款中部分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态势明显。教育业不良贷款率达到10.1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不良率为5.17%,房地产业不良率2.08%。教育行业受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部分教育机构经营困难,导致银行贷款违约风险上升。

信息传输等新兴行业,虽然具有高成长性,但也伴随着高风险,技术迭代快、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链断裂,影响银行资产质量。

房地产业受宏观调控影响,销售和资金回笼压力大,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这些行业不良暴露,对南京银行资产质量构成潜在威胁,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可能进一步侵蚀利润,影响银行的稳健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零售业务作为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个人贷款业务的增长态势至关重要。但南京银行在这方面同样表现欠佳,2025年上半年,个人贷款余额3319.49亿元,较上年末仅增长3.67%,与对公贷款12.71%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个人贷款余额占比从上年末25.49%下滑至23.93%。

监管处罚不断,合规体系存漏洞

《眼镜财经》注意到,2025年年内,南京银行多次受到监管处罚,暴露出其在合规经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月9日,泰州金融监管分局披露,南京银行泰州分行存在项目贷款贷前贷后管理漏洞、流动资金贷款遭挪用、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业务等问题,被罚款145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

1月24日,江苏证监局因南京银行基金托管业务违规,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举措,该行内控稽核部职责未有效分离、投资监督标准与流程有缺陷等问题被曝光。

530日,南京银行扬州分行因员工行为管控不力,被罚款40万元,相关负责人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务7年。

7月18日,南京银行因监管统计指标计量不准确,被江苏金融监管局罚款70万元。7月,南京银行无锡分行因个人贷款业务“三查”执行不到位,被无锡金融监管分局罚款45万元,相关人员被警告并罚款。

如此密集的监管处罚,反映出南京银行在内部合规管理体系上存在严重漏洞。从业务操作流程到风险管理,从员工行为规范到内部监督机制,都暴露出执行力不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合规问题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声誉,还可能导致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对银行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南京银行在2025年上半年虽然表面上维持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净息差收窄、非息收入下滑、个人贷款增长乏力、资产质量隐忧以及频繁的监管处罚,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给南京银行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拾优势,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南京银行必须直面这些问题,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非息收入稳定性、加快零售业务转型、强化资产质量管理以及完善合规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着手改善。否则,南京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之路可能会愈发艰难,其在城商行中的地位也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查看更多董秘问答>>

热门新闻

>>>查看更多:股市要闻 内参消息 实时内参 财经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