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二十年高端制造投研经历,多次获新财富、水晶球、金牛第一名。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机械行业9年上榜,其中2年第1名,5年前3名。

4年汽车产业+5年行研工作经验,深耕电动车、电源系统等领域研究,聚焦机器人、AIDC和智驾领域投资机会挖掘。
行业深度·板块聚焦
人形机器人:
聚焦确定性龙头、低估值标的
投资要点
1、2025年国际巨头量产、国内龙头入局,进入内外双驱、日新月异的产业扩张期。
我们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03万台,空间约3185亿人民币;其中灵巧手、行星滚柱丝杠、减速器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成,量产渐行渐近。行业预计从产业形成期过渡到产业扩张期,产业化发展有望显著提速。随着AGI技术持续突破、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打开,人形机器人行业作为高端制造成长板块的明珠,2025年或将迎来板块性投资机会。
2、全产业链市场空间:约3000亿元市场空间,细分环节冠军核心能力可见端倪。
人形机器人量产时代来临,百万台缔造千亿市场空间。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打开: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03万台,市场空间约3185亿元。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1)市场空间来看:从单机价值量占比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比较高,在10%以上。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原有市场空间较小,预计人形机器人市场放量将带来较大弹性。2)竞争格局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软件系统是当前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3)从核心能力来看: 丝杠的核心壁垒在于客户卡位、设计能力、螺纹精加工、材料热处理、测试平台、成本控制等;减速器的结构设计、结构选择、客户卡位、专利布局、人员储备是关键;灵巧手的自由度增加、多种传感方案结合、持续降本是优化方向;传感器的芯片自研、解决方案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是核心。
投资建议
国际+国内龙头共同驱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高速发展,迎来板块性投资机会,在三大必要条件(管理层决心、过去业绩验证、未来有场景)下寻找势差,买小、买新、买低、买龙头。
【重要标的】上海沿浦、杭叉集团、涛涛车业、华翔股份、飞龙股份、中力股份、雷迪克。
【丝杠/轴承】浙江荣泰、五洲新春(维权)、金沃股份、双林股份、北特科技、长盛轴承、夏厦精密。
【整机/集成】 三花智控、拓普集团、恒立液压、汇川技术、中坚科技、领益智造。
【灵巧手/电机】 捷昌驱动、拓邦股份、步科股份、微光股份、鸣志电器。
【减速器】 中大力德、绿的谐波、蓝黛科技、斯菱股份、丰立智能。
【传感器】 奥比中光、柯力传感、均胜电子。
电子皮肤:
人形机器人从表演到实用的关键
投资要点
1、电子皮肤是人形机器人实现场景泛化的关键支撑。
触觉感知包括接触觉、压觉、力觉、滑觉、冷热觉等,不仅反映了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情况,还反映了接触目标的各种物理属性,如位置、形状、刚度、柔软度、纹理、导热性、黏滞性等。电子皮肤的发展和应用是人形机器人完成实际场景任务,尤其是精细操作和精准抓取的关键。
2、技术路线尚未收敛,主流为以下5种:
1)压阻式:利用弹性体材料的电阻率随压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质,将接触面上的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2)电容式:外力作用使两极板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电容变化。
3)电感式: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压力作用转化为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变化,并将磁场的变化通过磁路系统转化为电信号,从而检测接触面上的压力信号。
4)压电式:基于压电效应,压电材料受力后表面产生电荷,通过电信号输出实现触觉检测。
5)光电式:通过检测光反射强度、波长、频率等变化实现触觉检测。
3、三百亿市场,人形机器人打开空间,价值量具有稀缺的扩张逻辑。
预计至2029年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达53.22亿美元,2022-2029年复合增速18%。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有望显著提速,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03万台,市场空间超3000亿元。目前电子皮肤主要应用于灵巧手指尖、指节、手掌等部位,而灵巧手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价值占比达18%,除了灵巧手,在手腕、肩膀、膝盖、大腿和脚掌等部位均已开始尝试和发展,整体用量呈上升趋势。
4、材料及算法为核心能力。
电子皮肤是材料与电子技术结合的产物,具有高灵敏、拉伸性好、快速响应的柔性触觉传感器依赖于材料、传感器单元的结构设计以及制造工艺,其中具有优良电学和力学性能的软体功能材料是核心,主要包括衬底材料、活性层材料和电极材料。在此基础上,数据采集和智能算法能力也是实现人形机器人领域真正应用的关键。
5、目前高端触觉传感器市场由海外企业主导。
Pressure Profile Systems(美国,电容式,2024年推出应用于灵巧手解决方案Robotact)、Tekscan(德国)、Sensor Products、Interlink、Nitta(日本)、GelSight等;国内上市公司有汉威科技(子公司苏州能斯达专注柔性微纳传感技术)、福莱新材、日盈电子等;国内非上市公司有帕西尼(主打6D霍尔阵列式触觉传感技术,15种触觉感知,2023年整体出货量及市占率保持行业之首)、他山科技(主打人工智能触觉传感芯片,电容式)、墨现科技(压感式)等。
投资建议
目前灵巧手技术路线尚未收敛,持续推荐国内传感器龙头汉威科技、功能性复合涂布材料龙头福莱新材、柯力传感、晶华新材、日盈电子,关注国恩股份、正裕工业。
核心个股·深度解读
「新时达」
观点精华
工业机器人向整体解决方案升级、盈利上修、具身智能或年内落地。
核心逻辑
1、公司护城河:国产机器人龙头,控制器+伺服驱动全链自供。
1)市占率居前。电梯控制器全球第二、SCARA工业机器人国内出货量第四。
2)自动化产品国产替代先锋、一体化程度较高。①国产替代:打破电梯控制外资垄断、国内首家实现机器人驱控一体;②一体化:控制器+伺服驱动自供。
2、内生增长:电梯控制器长期有望稳增、布局半导体机器人等低国产化率赛道。
1)电梯控制器:①长期逻辑:轨交、老梯更新、电梯加装、出海等电梯行业新驱力崛起,看好公司把握结构性新需求,实现份额提升;②国内:电梯招标市场看,2025年国内轨交、更新改造、加装等电梯采购规模同比增速均超45%;③出海:中东/东南亚/非洲基建需求推动25H1中国电梯出口量同比高增约24%。2)半导体机器人:①行业:国产化率不足10%。未来中国大陆晶圆厂崛起或加速设备国产化;②公司:2022年开始出货,25H1获国产头部半导体设备商订单。
3、海尔的三重赋能:自动化产品升维、财务指标改善、具身智能落地。
1)把握周期、产品升维。①周期复苏机遇:通用控制领域,25Q1国内工业自动化需求同比增长2.4%,结束连续4个季度下滑,睿工业预计全年增速在2026年转正;工业机器人方面,受益国内3C/汽车高景气及全球制造业产能转移,高工预计2025全年销量同比增长约13%。②产品升维、份额突破: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全球领先)赋能公司打通IT+OT层,加码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2)盈利上修、资金补充。①毛利率+期间费率有望优化(对标同业仍有空间)。公司可共享海尔全球供应链,及“人单合一”高效管理模式;②现金流或更加充裕。海尔卡奥斯拟斥资12.19亿元全额认购公司发行新股。
3)具身智能、场景落地:与海尔联合布局工业&家庭机器人。①落地节奏:拟2025年推出具身智能控制器/整机,9月发布具身智能焊接方案。②海尔助力:大模型、数据层面,公司可依托海尔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工业互联网数据集;场景层面,公司产品有望进入海尔智家全球工厂进行试验;订单导入,车端,海尔已收购汽车之家,(曾)深度合作长安/奇瑞;家端,公司计划为海尔白电部门正在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提供“小脑”技术。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3/0.84/1.90亿元,同比扭亏/增长567%/增长128%,2025-2027年CAGR约为290%,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上海沿浦」
观点精华
座椅骨架龙头具备进入整椅市场潜力,平台化转型将持续增厚业绩,预计ASP与市场份额提升驱动营收超预期。
核心逻辑
1、赛道β:中国世界级汽零龙头数量将增长,整椅市场规模将不断提高。
1)汽零:中国汽零龙头数量较少,未来将持续整合、提高国际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汽零龙头数量接近或大于整车龙头数量,目前中国汽零龙头数量仅为整车龙头1/2,看好汽零龙头数量持续增多。
2)整椅:整椅规模大、国产化率低,座椅舒适化需求助推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汽车整椅子行业具备行业规模大(国内千亿)、高ASP、低国产化率(国际龙头均为外资)的特征,诞生优秀的汽零龙头公司概率较高。①市场规模方面,预计2026年国内将达1174亿元,预计2033年国际将达9711亿元。②竞争格局方面,国际龙头均为外资,国内曾为安道拓合资公司的延锋国际市占率最高,达32%,其余均为外资,纯自主企业主要有继峰股份与天成自控、市占率较低,目前继峰借格拉默东风实现量价齐升,但规模仍较小。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座椅的要求提高与汽车外包专业化加强,未来行业规模与国产替代率有望持续提高。
2、公司α:平台化推动市占率持续提高,技术做支撑、有望复刻整椅龙头之路。
1)公司深耕骨架17年,在时间与技术积累上与整椅世界龙头历史相似,有望复刻国际整椅龙头之路。深度挖掘安道拓与李尔的历史,二者从进入汽车行业到整椅产品放量,均耗费约20年时间以整合技术与产业链,且其掌握的第一项核心技术均为座椅骨架,表明整椅门槛较高、且座椅系最重要的核心技术;此外,公司高铁座椅即将量产,参考佛吉亚发展历史,高铁座椅与乘用车座椅具有技术同源性,公司有望通过高铁座椅证明自身,叠加时间与技术上的积累,有望进入整椅市场、复刻国际座椅龙头之路。
2)公司通过深耕骨架,得到了整车厂的深度认可,通过直接对接整车厂的平台化转型、公司的骨架业务有望持续放量。公司近期直接对接主机厂、获得23亿平台化骨架定点,表明公司产品得到主机厂的深度认可、已成功开启平台化转型,未来预期更多合作落地、持续增厚收益。
3、预期差:市占率提高、ASP提升、潜在整椅订单放量。
1)公司深耕骨架技术,正实现骨架从后排到前排的ASP提升,结合公司正进行平台化转型,未来骨架销量的ASP与量增均有望驱动业绩超预期。
2)公司若进入整椅市场,潜在的整椅订单有望超预期。
4、催化剂:定点情况、能否进入整椅市场。
骨架平台化新定点,高铁整椅产品订单情况及整椅产品进度。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8、34、3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23%、13%,CAGR为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0、4.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9%、39%、31%,CAGR为43%,维持“买入”评级。
「浙江荣泰」
观点精华
新能源云母结构件龙头,产品拓展有望使业绩超市场预期。
核心逻辑
1、与众不同的认识市场预期:公司仅能生产云母绝缘产品,该产品已进入全球主要汽车公司供应链,公司进入可预期的成熟期,毛利率也将随着竞争对手的进入有所下降。
我们认为:一方面,公司从2013年就开始研发新能源车防火安全件,作为Tier1供应商参与主要客户新能源云母材料前沿研发,技术积淀远超竞争对手。公司产品壁垒高,随着收入放量,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反而逐年提升,2023年毛利率达37.1%。另一方面,公司深耕绝缘材料领域20余年,总经理为材料学专家,底层技术积淀深厚,具备强大的应用领域和产品拓展能力。2024年其全新产品领域高分子轻量化材料已取得重大突破并获北美客户定点,价值量可期。未来其云母和非云母产品有望向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新能源商用车和储能等高成长领域拓展,公司业绩与估值有望进一步上行。
市场认为:公司产品只能用于纯电新能源车,而纯电渗透率增速不及增程,担心公司未来增速或受影响。
我们认为:一方面,云母绝缘产品在纯电车中渗透率还有巨大空间,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新能源云母材料2023-2027年CAGR达40.5%。另一方面,公司产品和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展,将支撑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2、与前不同的认识
此前市场担心作为汽车零部件公司,公司估值较高。我们认为,公司具备一流高新科技企业的平台化能力和研发能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公司主业稳健增长,盈利能力优异,并向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高成长前沿产业拓展,增长空间广阔。仅就现有产品而言,预计未来三年营收增速CAGR达38.9%。公司既具备业绩的确定性,又具备优秀的成长性,估值仍具备上行空间。
3、检验与催化
1)检验的指标:客户项目定点、主要客户纯电车销量;公司营收增速、毛利率、净利率等盈利能力指标。
2)可能的催化剂:公司云母产品客户份额提升;公司云母产品从电池绝缘热失控防护向CCS等领域拓展;公司非云母轻量化产品量产;公司非云母轻量化材料获客户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新能源商用车客户定点。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为15.76、22.48、33.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42.6%、48.3%, CAGR达43.2%;归母净利润为3.27、4.65、6.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8%、42.5 %、49.7%,CAGR达44.6%;公司作为新能源云母材料赛道龙头,护城河牢固、业绩高成长,人形机器人业务打开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汉威科技」
观点精华
国内气体传感器市占率第一,柔性传感器打开成长空间。
核心逻辑
1、公司以传感器为核心,业务覆盖传感器、智能仪表、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公用事业四大领域。
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15%、45%、24%、13%,毛利率分别为33.8%、40.4% 、22.9%、0.8%。聚焦主业,高毛利传感器、智能仪表营收占比持续提升。公司巩固气体传感器既有优势,积极推进光电类、柔性类传感器布局,是国内最早布局柔性传感器研发的企业之一,柔性传感器产业化能力全球领先。
主业迎来业绩拐点,盈利能力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归母净利0.6亿元,同比增长14.5%;毛利率30.47%,净利率4.96%,同比分别+2.72PCT、1.11PCT。
2、人形机器人进入产业扩张期,电子皮肤是实现“具身智能”关键一环。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有望显著提速,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03万台,市场空间超3000亿元。预计至2029年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达53.22亿美元,2022-2029年复合增速18%。灵巧手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价值占比达18%,电子皮肤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环境感知、交互与智能化的关键一环,除了灵巧手,在手臂、腿部和脚掌等部位均已开始尝试和发展,整体用量呈上升趋势。
3、多维产品矩阵发力具身智能,产业化能力全球领先。
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已构建覆盖“触觉-平衡-力控-嗅觉”的多维产品矩阵。通过控股子公司苏州能斯达开展柔性微纳传感器业务,对公司业绩已产生一定贡献。能斯达已建立稳定的纳米敏感材料体系,电子皮肤产品具有压阻、压电、电容、磁、液体金属等多种技术路线,可适用身体不同部位、不同功能场景。产业化能力全球领先,年产1000万支柔性传感器产能已饱和,2025年新扩建产线已开工建设,预计下半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大幅提升柔性传感器产能。客户:已对接近30家机器人整机和零部件厂商,部分已小批量供货。
“端到端”的业务模式,全产业链优势凸显。公司具备从传感器材料到传感器器件,再从传感器到下游应用的独特的全产业链优势。传感器业务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坚持IDM业务模式,掌握厚膜、薄膜、MEMS、陶瓷等核心材料、工艺,产品覆盖气体、压力、流量、温度、湿度、光电、加速度、柔性等门类。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0、1.3、1.6亿元,同比增长33.9%、23.0%、23.7%,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福莱新材」
观点精华
国内领先的功能性涂布复合材料龙头,正从单一涂布材料商向“基膜+涂层+终端”一体化解决方案商转型。
核心逻辑
1、2024年公司成功开发出高性能柔性传感器材料,实现产品从传统产业向科技领域跨越,推动人形机器人智能感知技术应用。
公司专注于研发与生产柔性传感器及系统,构建了覆盖材料研发、器件设计、系统集成到场景应用的完整技术链,在机器人、消费电子、新能源及工业检测四大领域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并具备高灵敏度、优异的线性度和集成能力。
2、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柔性传感器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首条柔性传感器中试产线建成投产,具备批量供货能力。
同时,举办新品发布会相继推出第一代和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产品,以“真柔性、全曲面、三维力”三大核心特性实现代际升级,集成材料、结构设计、算法等多模态感知系统。
3、北美子公司注册成立,全球化战略推进。
公司现北美销售负责人为前Syntouch公司副总裁,2025年9月21日(美国时间),福莱新材全资子公司Apex Sensing LLC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正式注册成立,将重点推进北美市场触觉传感产品的销售、技术支持与客户服务。
4、人形机器人进入产业扩张期,电子皮肤是实现“具身智能”关键一环。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有望显著提速,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03万台,市场空间超3000亿元。预计至2029年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达53.22亿美元,2022-2029年复合增速18%。灵巧手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价值占比达18%,电子皮肤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环境感知、交互与智能化的关键一环,除了灵巧手,在手臂、腿部和脚掌等部位均已开始尝试和发展,整体用量呈上升趋势。
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0.5/35.6/40.7亿元,同比增长20%/17%/1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6/2.1亿元,同比增长17%/37%/35%。
从主业看,公司为国内功能性涂布复合材料龙头,市占率领先;从柔性传感领域,公司已发布两代产品,并具备较为广泛的客户基础和量产能力,产业化进度领先,相较于可比公司,公司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综上,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杭叉集团」
观点精华
中国叉车龙头,无人车、人形机器人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核心逻辑
1、叉车行业:全球化持续推进,无人化打开空间。
1)市场规模:全球机动工业车辆销量从2013年99万台增长至2023年的214万台,CAGR达8.0%。2024年我国叉车总销量128.55万台,同比增长9.5%,2019-2024年CAGR=16%;内销80.50万台,同比增长4.8%,2019-2024年CAGR=12%;外销48.05万台,同比增长18.5%,2019-2024年CAGR=26%。
2)核心逻辑:①全球化:我国叉车出口保持高景气,2025年6月叉车总销量137570台,同比增长23.1%,其中国内销量83892台,同比增长27.3%;出口量53678台,同比增长17.2%。②无人化:无人叉车有望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2024年中国无人叉车市场渗透率为1.9%。2023年全球无人叉车销量约30700台,同比增长46%,2019-2023年CAGR=52%。2024年中国无人叉车销量达24500台,同比增长26%,2019-2024年CAGR=55%。
2、智能物流系统行业:降本提效优势显著,千亿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全球渗透率约20%。2024年全球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4711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8000亿元,2024-2029年CAGR=11%。2024年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1013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2010亿元,2024-2029年CAGR=15%。
3、中国叉车龙头,受益无人车、机器人,控股子公司拟收购浙江国自机器人。
1)无人车:公司无人叉车收入高速增长,无人化有望打开叉车业务成长空间。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AGV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达80%以上。
2)人形机器人:公司积极研发人形智能物流机器人,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3)智能物流系统:据公司2024年年报,公司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合同金额首次突破10亿元,成功中标快消品、零售、汽车、轮胎等全球顶级公司项目订单。
4)控股子公司拟收购国自机器人:7月7日晚公司公告,杭叉集团控股子公司杭叉智能拟以增资扩股方式收购浙江国自机器人99.23%股份。浙江国自机器人是我国移动机器人领先企业,2024年营收3.34亿元,归母净利润6636万元。浙江国自机器人2025年、2026年、2027年拟实现净利润承诺数为1292万、2601万、4815万元。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2.2亿、25.6亿、30.1亿元,同比增长10%、15%、18%(2025-2027年CAGR=16%),维持“买入”评级。
「晶华新材」
观点精华
胶粘新材料领军企业,积极布局电子皮肤传感器。
核心逻辑
公司深耕胶粘材料行业三十余年,主营业务涵盖工业胶粘材料、电子胶粘材料、光学胶粘材料、特种纸等,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4%、26%、7%、10%,毛利率分别为14.87%、27.45%、-4.08%、20.36%。 2024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根据业绩考核目标,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不低于16、19、23亿元,复合增速14%,或者归母净利润以2023年为基数,2024-2026年增速不低于25%、65%、100%,对应归母净利润为7071、9334、11314万元。上市以来营收稳步增长,2020-2024年复合增速13%,自2023年开始利润重回增长通道。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8.85亿元,同比增长20.94%,实现归母净利0.67亿元,同比增长18.5%。
1、胶粘市场国产替代正当时,公司产能布局进入收获期。
1)全球市场:根据Report linker,全球胶粘带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570.4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798.3亿美元,复合增速7%。
2)国内市场:预计2025年国内胶带市场规模627亿元,2021-2025年均复合增速5%。国内胶粘行业头部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端化方向转型,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公司产品多元化、产业链一体化等优势突出,在胶粘材料行业中的产能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在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广东均设有制造基地。未来晶华将具备以年产10亿平方米新型胶粘材料(含电子材料)生产线、年产1亿平方米电子级别胶粘材料等系列产能。
2、人形机器人进入产业扩张期,公司成立子公司晶智感拓展电子皮肤传感器业务。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有望显著提速,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03万台,市场空间超3000亿元。电子皮肤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环境感知、交互与智能化的关键一环。北京晶智感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12日注册成立,公司持股比例为51%。晶智感创始团队为业内传感器与算法资深专家,拥有核心材料技术、模组工艺、前后端核心算法。晶智感新材料电子皮肤传感器,采用压阻式方案,拥有大量程、超低时漂、超低温漂、超轻薄、柔性强、低成本等系列核心优势。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1.21、1.59亿元,同比增长23%、47%、32%,维持“买入”评级。
「日盈电子」
观点精华
历经近三十载,公司以摩托车线束起家,转型智能化汽车零部件。
核心逻辑
1、公司深耕传感器领域,形成覆盖温度、PM2.5、光线及座椅位置传感器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1)温度传感器依托自研热敏电阻技术,为传统与新能源汽车提供精准测温方案;PM2.5传感器基于米氏散射原理,实时监测车内颗粒物浓度;光线传感器通过检测环境光强联动空调与车灯智能调节;座椅位置传感器基于霍尔效应,通过磁场变化识别座椅位移,优化安全气囊部署并支持记忆功能。
2)公司延伸传感器技术至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发压阻式电子皮肤(迁移压力传感器技术)和磁电式电子皮肤(复用座椅位置传感器技术),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与车企合作经验,以“前瞻研发+客户需求”双轮驱动模式布局机器人产业链。
2、公司依托汽车传感器技术优势,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赛道。
1)2025年2月战略投资泰矽微,整合其电容触摸与压力感应双模芯片技术,强化电子皮肤复杂触觉交互能力。
2)同年3月成功研发首代压阻式电子皮肤样品,单指尖集成27触点(25压力+2温度检测),实现精准触觉感知,并规划向手掌、脚底等全身模块扩展。
3)公司持续迭代升级,从压阻式向磁电式方案演进,结合霍尔效应技术复用,构建多模态电子皮肤产品矩阵。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为12.0、15.0、18.8亿元,CAGR达25.2%;归母净利润为0.13、0.19、0.28亿元,CAGR达46.8%。公司营收实现强劲增长,新产品多点开花,给予“增持”评级。
「步科股份」
观点精华
步科股份是国内领先的机器人电机与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近10年营收及归母净利复合增速分别为10%/8%。业务结构可理解为四行业(机器人/机器物联网/通用自动化/医疗影像设备)、两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五种产品(HMI/伺服/PLC/步进/低压变频器)。
核心逻辑
1、“1+N”战略聚焦机器人,同时拓展医疗影像设备、新能源、物流等行业。
1:机器人:国内无框力矩电机龙头,有望受益人形机器人发展。预计2029年全球无框电机市场超300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应用占比达73%,公司于2016年推出首代无框力矩电机,在国内起步较早,2022年推出第三代产品首创无框灌封工艺,产品性能可比肩国际一流水平。2024年,公司机器人行业营收占比近四成,近4年CAGR近40% 。
N:工业自动化千亿级市场,空间广阔。人机界面(HMI)百亿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公司位列国产品牌前五;伺服国产化进程加速,公司为直流伺服/移动机器人细分市场龙头。
2、我们认为当下公司业绩增长的三大驱动力为机器人化/全球化/国产替代。
1) 机器人化:行业端,预计锂电光伏资本开支减少带来的基数原因消除后,移动机器人行业恢复至双位数增长,同时AGV渗透率提升;协作机器人行业维持20-30%增长;人形机器人量产逐步落地。公司端,无框力矩电机第四代产品2025年推出,收入占比提升。
2)全球化:2024年是公司机器人行业解决方案出海元年,在工业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领域,和多个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启了公司机器人行业全球化布局,未来海外市场打开空间。
3)国产替代:预计在政策调整和外资退出的背景下,国产替代加速。
对应到产品端:1)驱动系统:伺服产品受益机器人化和全球化,短期工业机械臂专用伺服贡献增量,中长期人形机器人打开成长空间;步进系统及低压变频持续品类拓展;2)控制系统:HMI关联下游行业景气度,公司端在中高端市场持续寻找国产替代机会,随着产品成熟度提升,有望实现量价齐升;PLC方面逐步产品拓展。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8/8.6/10.7亿元,归母净利润0.9/1.1/1.3亿元,同比增长76%/26%/24%。考虑公司在无框力矩电机等机器人电机赛道的技术实力及量产能力,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通用设备需求低于预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度不及预期、测算偏差风险。
「均胜电子」
观点精华
汽车安全盈利修复、汽车电子新技术量产周期已至、布局人形机器人。
核心逻辑
1、均胜电子护城河:汽车安全、智舱域控市占领先,订单新高保障未来成长。
1)行业地位:公司被动安全市占率全球第二、智舱域控系统份额全球第四;
2)订单蓄力:2024年公司新获订单839亿元,创历史新高;
3)技术先发优势:公司为全球首批量产5G-V2X、800V高压平台的厂商;
4)香山股份(2024年末并表)优势:①空气管理系统市占率世界第二;②新能源充配电获小鹏汇天eVTOL订单,预计2025年底量产;③毛利率较公司高约8pct。
2、汽车安全:行业ASP提升+公司产能优化驱动毛利率上修。
1)被动安全价升:2024年中国/高收入市场被动安全ASP分别为200/340美元;
2)主动安全渗透率、单车价值量提高:2024年欧盟新车强制标配DMS(驾驶员监测系统);中国座舱监测方案也从单一功能的DMS向多功能且更高价值量的IMS(座舱监测系统)迭代,预计2026年中国乘用车IMS渗透率将达35%;
3)产能优化,盈利修复: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产能,2022年以来毛利率持续提升。
3、汽车电子:电动智能化驱动车端硬件升级,公司多点布局拥抱变革。
1)硬件升级催生多个高成长汽零赛道: ①智能座舱:多模交互+E/E架构集中化,预计2028年全球人机交互、座舱域控年均增长14%、22%至3570、1483亿元; ②智驾域控:预计2024~2028年全球智驾域控制器年均增长38%至635亿元; ③智能网联:中国车路云路侧基建提速有望驱动5G-V2X渗透率增至10%以上;5G通讯模块替代4G,预计2024~2028年全球5G T-Box年均增长78%至16亿元;④能源管理:目前800V平台渗透率约8.4%、未来空间广阔,升压器有望受益。 2)公司优势:①智舱域控:国内份额第二、合作高通、订单兑现(供东风的舱驾一体方案量产);②智驾域控:25年底量产海外客户全周期数十万辆订单;③网联+能源:5G-V2X、800V高压平台全球领军者,5G T-Box国内市占率第三。
4、人形机器人:合作智元等卡位“汽车+机器人”Tier1,多点布局成套硬件。
1)与智元合作开发大小脑域控,已推出传感器套件、机甲、BMS、无线充电;
2)行业:大小脑域控、电子皮肤等处产业早期,六维力/IMU国产替代空间大;
3)公司优势:对内协同均普(本体)、香山股份(智能表面、执行器)、图达通(激光雷达技术),对外已(曾)进入特斯拉汽车的安全、BMS、HMI供应链。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为645、665、710亿元,同比增长16%、3%、7%;归母净利润为15.3、18.3、21.6亿元,同比增长60%、19%、18%,2024-2027年复合增速为31%,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