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杭州银行(600926)发布一则关于优先股赎回的公告,称已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对赎回“杭银优1”优先股的无异议意见,计划于2025年12月15日全额赎回该批优先股,对应的赎回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根据公告披露,此次赎回价格将按照“票面金额加当期该部分优先股已宣告且尚未支付的股息”确定,这一安排也符合该优先股发行时的相关约定。

这一批即将赎回的“杭银优1”(360027),其实有着近8年的存续历程。早在2017年12月15日,杭州银行便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推出了该优先股,当时发行价格为100元/股,发行数量1亿股,合计募资100亿元;后续又于2018年1月4日正式上市交易,且未设定终止上市日期,在此后的数年里,它一直是杭州银行资本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股东构成来看,截至最新报告期末,“杭银优1”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24户,整体股东规模稳定。在前十名优先股股东中,资管计划与保险机构是主要参与方,比如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光大永明资管—招商银行—光大永明资产聚优2号权益类资产管理产品期末持股2020万股,占比达20.2%,且报告内还增持了539.7万股;交银施罗德资管—交通银行—交银施罗德资管卓远2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股1600万股,占比16%;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则持股1500万股,占比15%。
在近8年的存续期,“杭银优1”也始终保持着持续的股息回报。2018年12月,它完成了首个计息年度的股息发放,这个计息周期覆盖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12月14日,当时以5.2%的票面股息率计算,每股派息5.2元(含税),合计为股东派发现金股息5.2亿元。从2019年到2022年,这四年间“杭银优1”的票面股息率始终维持在5.2%,每年的派息额也稳定在5.2亿元,四年累计派息达到20.8亿元。直到2023年,该优先股的票面股息率调整为4%,在2023年和2024年这两个年度,对应的派息期间分别为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2月14日、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12月14日,每年的派息额均为4亿元,两年合计派息8亿元。算下来,自“杭银优1”发行以来,累计派息金额已达34亿元,为股东提供了稳定的投资回报。
对于杭州银行而言,此次全额赎回“杭银优1”,背后有着成本优化的考量。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银行间市场的资本补充工具利率已有所下行,若杭州银行在赎回后通过发行利率更低的资本工具——比如当前银行永续债的利率多处于2%左右的区间——进行“赎旧发新”,有望显著降低利息支出压力。同时,“杭银优1”属于其他一级资本,赎回该优先股后,杭州银行也能更灵活地调整资本层级,搭配更契合监管要求的资本工具,为后续业务发展预留更充足的空间,这一操作也从侧面传递出公司在资本管理上的精细化能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而这样的资本运作,并非没有坚实的经营基础作为支撑。杭州银行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该行仍在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截至2025年6月末,总资产规模达到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资产规模的扩张节奏平稳,未出现大幅波动;在盈利表现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9亿元,同比增长3.9%,更值得关注的是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16.6亿元,同比增长16.7%,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这一数据既体现出该行成本控制与盈利转化能力的提升,也反映出其盈利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若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杭州银行的业绩增长还具备较强的连续性,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16.8亿元,到2024年已稳步增长至169.8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不仅超过了2022年全年水平,占2024年全年净利润的比例更接近70%,这样的业绩表现为其全年业绩再上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也让此次优先股赎回计划更具可行性与说服力。